费县80多农户建起历史博物馆

费县讯 “ 我们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常珍贵!”7月10 日,在费县方城镇华城村历史博物馆,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其杰在谈起建博物馆的初衷时说。今年 6月,该村通过租赁场地、村民捐献文物的方式,建起了临沂市第一家村级博物馆。

“ 防邑华城千年事,臧侯颜氏毓多英。”在华城村历史博物馆门口,记者看到门两旁写着这样一副门联。虽然叫博物馆,但相比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华城村历史博物馆还略显简陋,只有两间屋大小。博物馆以展板配以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展示了该村从新石器时代到当前新乡村建设的历史发展历程,介绍了该村的历史人文景观、历代杰出人物,收集的历史文物有,从该村防城故城城墙下出土的古城墙砖、古币、琅琊临沂石碑、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婚俗用品、耕作农具和老式家具等,生动地展现了华城村的经济、生活变迁历程。

华城村位于费县方城镇驻地向北约两公里处,有1000 多口人。华城村历史文化悠久,出土文物众多,在当地曾出土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背壶、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以及王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货币等价值极高的文物。据《费县县志》记载:华城村防城遗址是临沂市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惟一的史前古城,始建于龙山文化时期。据方城镇党委书记周俊献介绍,华城村在三国时期是华县县治所在地,鲁国的边防重镇,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城村党支部书记韩其杰说:“几年前村里就有建博物馆的想法,但由于村里财力有限,这件事就搁了下来。今年,县里集中搞新乡村建设,我们就把这件事做起来了,没想到村民的积极性这么高!”三天时间里,就有 80 多户村民送来了100多件文物,有一户村民还为博物馆提供了沿街房,租金价格也很低。

“ 村民的积极性之所以高涨,是因为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都认识到了文物的不可再生性。”44 岁的韩其杰说。华城村几十年前周围还有一圈古城墙,高度足有六七米,可现在剩下还不到一半了。村里人看着城墙在慢慢地变短、 变矮,却又爱莫能助,都是痛心之极。就在筹建博物馆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也让韩其杰感触很深,他说:“当时在找织布机时,大家都说才刚刚不用没有多少年,肯定好找,但当大家真去找时,却发现没有一架是完整的了。这说明有些东西如果不注意保护,过些年就很难再有了。”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