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与湖北省博物馆联手修复 九连墩编钟再奏绝响

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几乎都被《九连墩纪事》展览吸引。不过许多人不知道,有了现代科技的“尖板眼”,九连墩编钟才能实现外貌与声音同时复原。

这项成果便是由华中科大与省博物馆联手,胡家喜等人共同完成的“中国双音钟形声复原研究”,将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引入编钟修复,使修复标准从“形似”提升到“神似”,开辟了高质量修复金属文物的新途径。

双音钟是中国古代独有的青铜旋律乐器。2002年出土的枣阳九连墩编钟是继曾侯乙编钟后又一重大音乐考古发现,但该组编钟有多枚破损严重,乐钟特征丧失。如果不能够使其形、声复原,编钟组的音律就不完整,文物价值将大打折扣。传统修复方法是将破损编钟矫形后用胶接或钎焊方法连接,这虽能复原编钟外貌,却无法复原其音频与音品,无异于“哑钟”。如何实现编钟的形、声同时复原,一直是文物修复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课题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取代传统工艺,实现编钟外貌和音频、音品复原的技术路线。课题组通过对仿制曾侯乙编钟的激光焊接修复,攻克了激光焊接填充合金粉末成分优化、编钟精密矫形与定位器具设计、焊缝裂纹抑止、编钟音频、音品质量评价等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掌握了破损编钟高质量形、声复原的全套工艺,最终成功应用于九连墩文物编钟的修复,使其尺寸、形貌完全复原,音频和音品与未损伤编钟音阶相吻合。

中国律学学会会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郑荣达认为,激光焊接实现编钟音律复原,解决了文物保护和音乐考古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