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办博物馆发展 提升杭州文化生活品质

走进江干区九堡镇一户普通人家的三楼,800多件精美的明清青花瓷和彩瓷分布在客厅、书房的角角落落。这里“藏”着的是正在筹建中的民办博物馆——杭州土火斋博物馆。

昨日,市政协开展了民办博物馆视察,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副主席赵光育率部分文史委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先后来到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浙江吴越古陶瓷博物馆、杭州土火斋博物馆,了解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这几年,杭州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6月1日,我市归口文物部门管理的各类博物馆已达60余座,其中已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约占20%。民办博物馆的不断壮大对杭州博物馆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杭州城市文化品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法规方面尚未完善、投入资金有限、管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一些民办博物馆处于运转困难的境地。

孙忠焕对现有民间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他说,通过对民间博物馆的视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文物的抢救、保护、挖掘、收藏、展示是杭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民办博物馆,是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活品质之城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兴起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一个社会稳定、和谐和文明的程度。

孙忠焕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民办博物馆的重要性,在国家还没有正式立法之前,我市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使民办博物馆走上规范化道路;要将民办博物馆事业纳入政府规划与文物部门的指导、管理范围,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在场地问题上,要将其与商业用地区别开来,按照文化事业产业用地来进行管理;要积极探索、研究国有与民办的合作机制,利用国有博物馆优势,发挥民间收藏力量,进一步扩大博物馆事业的影响力;要进一步发挥民办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展示等功能,使其成为市民教育中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成为杭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作贡献。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