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赠博物馆 部分侵华物证属首次征集到

高炮用的标准镜、日军出征旗、日军军服、日军战地记者使用的军用款相机、中国军队军服以及一批领章帽徽标志,反映抗日前线记载日军侵华罪证的140余册的支那事变画报等共30余种抗战物品……昨日,一批从普通百姓家走出的抗战文物,由市民亲自捐赠给昆仑关战役遗址博物馆收藏,其中,大多文物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当日上午,这批珍贵的抗战文物中,有26件抗战物品的捐赠,来自一名普通市民周克让,他并不是一位文物收藏家,但收集到的这个文物缘于自己父亲周竞生前留下的遗物。周克让说,他的父亲周竞是一名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广西第一届抗日救国学生军大队大队长,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桂林会战以及南宁昆仑关战役。他的父亲在昆仑关战役前线指挥所参与指挥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为纪念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他决议还是把这些抗日文物送到了管委会。

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简称“昆仑关管委会”)主任方建诠表示,这批抗战物品中,有一部分在全国征集抗日文物中还是第一次征集得,尤为珍贵,并且也是唯一留下为数不多的侵华物证,这些所有的物品也将被收藏进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供日后市民参观。

部分侵华物证首次亮相

侵华日军军服

在昆仑关管委会大厅,记者见到这批抗战物品都保持得非常完整,其中一套日军军服,麻料质地的土绿色短大衣内衬口袋边上,还保留着一个“林”字,昆仑关管委会主任方建诠介绍,这件上衣是1946年8月作为战俘被捕的日军林义秀的军服。

林义秀就是穿着这件军服从钦州登陆参加侵华战争,1949年11月,他在马尼拉被判处终身监禁,直到1953年7月被释放。

支那事变画报

支那画报,实际上就相当于现今内部期刊,这些画报里,尽管只是灰白泛黄的纸张,但一张张照片里记录下抗战时期,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由于,纸张保管不易,这些侵华罪证的画报已逐渐消逝。

方建诠介绍,这批画报不同于之前征集到的画册。这次征集来的图片文字抗战文物里,“支那事变画报”显得尤为珍贵,这批140本(册)画报里更多是记载下日军侵华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一般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纪念刊“,因此,这批画报也较完整完好地反映出日军侵华事实,里边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未成公开的。

日军出征旗

当年,日军出征旗一挥,中国人民生活在生不如死的境地。如今,时隔70多年,这张曾经在侵华战场挥舞的旗面保存完整:红色实心圆,四方的白底布,构成这面“出征旗”,在白底的布面上,还可以看到写着的密密麻麻的日兵名字。

周克让说,这面旗他最细心保管,用一面镜面裱起,为的就是让这稀少的日军侵华罪证能够保留给后人参观,让更多人不忘雪耻,纪念中国人民军队与日军顽强斗争的精神。

战地军用相机

在展厅中,一件抗战时期的物品“照相机”格外引人注意,它保存完好,与现在数码相机区别看似不大,但就是这部小小的日军战地军用相机,拍出的照片都提供给日军支那画报使用。

这成为侵华罪证的一幅幅照片,让世人记住这场战争里中国人民所遭受到的悲惨境地。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