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文物珍品细说百年海关史

海关缉私过程中缴获的昂贵熊皮。记者邱伟荣摄

“时光应回溯到1916年,那时欧式雄伟的粤海关大楼刚刚落成,成为民国广州地标式的建筑,每日办公时间,一个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报关员汇聚到大楼负一层的海关报关大厅,等候的时候坐在一间雅致的休息室,喝上一杯从英国进口的咖啡,轮到自己了就走到柜台前,向里面那位洋人主管进行报关。”

这样的历史情景,我们可以从昨日开放的全国唯一的海关博物馆——粤海关旧址内得到重温。记者从广州海关方面获悉,从昨日起,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将试行每周三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海关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29号、粤海关旧址“大钟楼”内。记者获悉,博物馆内接收、保管来自全国的藏品七千多件,这些海关文物和展品展示着中国海关源远流长的历史。“由于展位有限,目前展出的展品只有近千件。两三年之后,北京的中国海关博物总馆开放后,很多珍品都要转移到总馆去。”馆员韩帅说。

“大龙邮票”够历史味

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李鸿章亲书“津海新关”木牌匾(1888年)。木牌匾上有李鸿章的亲笔题字,“章”字的最后一竖穿过了“早字”,李鸿章这一与众不同的题字被喻为“出头章”。此外,还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通关凭证——战国中期的“鄂君启节”、完整记载古代关津制度的文书凭证——张家山汉简“津关令”,特别值得一提的有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还有新中国首任海关总署署长孔原任命书(毛泽东签名)、“九龙新关大铲厂界”石碑等。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