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博物馆遗址厅春节起免费开放 周一要闭馆
继2008年6月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一期主体工程竣工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后,二期的考古遗址厅改建工程和布展已完成,春节(正月初一)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周一闭馆)。
遗址厅上架起玻璃罩
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昙石山遗址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现已全面完成。新馆占地108.8亩,总建筑面积6010平方米。新馆分主馆和遗址厅两部分,主馆依山而建,陈列展示了昙石山遗址10次发掘出土的图文资料及部分珍贵文物,并复原了部分生活场景。
位于山顶的遗址厅,改建后总面积为1050平方米,保留了1997年第八次考古发掘留下的遗迹现场,保护并展示了当时出土的18座墓葬、2条壕沟、5座陶窑以及部分祭祀遗迹。从这些墓葬遗址,人们可以了解昙石山文化晚期父权制的确立、私有制的出现、“日本人骨”的来历,以及昙石山人的拔牙习俗、生活艰辛、儿童易夭折等。
记者8日看到,遗址上方架起了钢化玻璃地面,站在玻璃地面上,可以直观地俯视脚下距今4300年至5500年的福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和墓葬群,诸如保存完好的钙化了的昙石山先民的人骨架、体现了昙石山贝丘文化遗址的贝丘堆积层、氏族公共墓地、壕沟、复原的陶窑等。
新出土的文物将亮相
昙石山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林秋明告诉记者,这些四五千年前的人骨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与昙石山遗址的海洋文化特征有关。这里墓葬上方有蚬子壳等贝丘堆积,贝丘是石灰性质,具有吸水防潮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意中很好地保留下了昙石山先民的人骨架。
遗址厅现场有2条两三米深的壕沟,一个属于昙石山文化时期,另一个属于黄瓜山文化时期。昙石山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吴卫告诉记者,第八次考古发掘时,这些壕沟只挖掘了局部地段,壕沟不知往哪里拐弯和延伸。
2009年3月配合遗址厅改建进行的第十次抢救性发掘,进一步揭示了两条壕沟的走向,这对考古研究很重要,对壕沟的用途有参考意义,引发了几种猜测:壕沟是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分界线?抑或是生活区与墓葬区的分界?还是防止外界入侵或防御野兽的设施?这次遗址厅改建,将两条壕沟的走势图标示在大厅墙上。
第十次考古发掘,还挖掘出一些墓葬、灰坑和陶窑,出土了制作精美的彩陶罐、陶釜、陶鼎,磨制精美的箭镞、骨镞、石锛等30多件器物。这些器物中的一部分补充展示在主馆的陈列厅内。
遗址目前才挖掘1/3
改建后的遗址厅,采用了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尤其是展厅入口处的电子书。电子书做成一本展开的书的模型,投影机放映成像在书上,记者将手轻轻触摸电子书下方的感应器,就能一页页快速翻阅有关遗址厅的图文并茂的介绍。
昙石山遗址目前才挖掘了1/3,未挖掘、需要保护的部分还有2/3,如今这部分就以遗址上方绿化的形式,保护在通往遗址厅的山坡上。上山道路设计得很人性化,建有上山水泥道和残疾人道,以及雨天防滑的木栈道。
山坡上还设置了石斧石锛石雕等园林小品。草皮绿化8日基本完工,据悉,今后山坡上还要塑其他的雕塑小品,使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真正成为一个融博物馆、考古遗址现场和遗址公园为一体的展示园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