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亿年前 巨大西湖叶落户西湖博物馆

来自三亿年前的蕨类化石

“巨大西湖叶”

落户西湖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迎来一位“稀客”——Xihuphyllum megalofolium。

一长串拉丁文,很多人看不明白;其实,转换成普通话,它的中文名字是“巨大西湖叶”,穿越了整整3亿年的光阴,伏卧在杭州人眼前。

发现珍稀化石纯属偶然

巨大西湖叶是古植物学家陈其奭(音同“世”)于26年前发现的。

“1984年,当时我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浙江省石油地质研究所担任工程师,被邀请到萧山验收一张1:200000的区域图。”捐赠者陈其奭说,验收完成后,有人告诉他,在湘湖一带的采石场里,堆集了不少石料,“他们建议我去看看,说不定会新发现。”

就这样,40岁出头的陈其奭邂逅了巨大西湖叶,纯属不期而遇、无心插柳。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化石,属于蕨类植物有节类的楔叶目(Sphenophyllales),一眼就能看出,植物的茎干分节和节间,叶轮生在节上,叶子宽大,是海陆交界处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海滩。后来因为地壳运动,这片地层就被拱了起来,所以最后我才会在山上发现它们。现在大家来观察化石,其实是应该竖起来看。”

如获至宝的陈其奭将化石编号保存,藏于家中,就这样藏了26年。

“巨大西湖叶”

在冠名上享有优先权和专有权

当时,兴奋不已的陈其奭把这块化石上的植物起名为“巨大西湖叶”,“就好像你在宇宙中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那你就对这颗星星享有冠名权。对于新发现的古植物种属,也是一样的。”

我有所不解:化石产于杭州萧山湘湖一带,为什么却要起名为”巨大西湖叶“呢?

“确切地说,我是在萧山虎山晚泥盆世地层西湖组中找到它的,化石所处的地层就叫‘西湖组’;而且古往今来,湘湖名气远不如大名鼎鼎的西湖啊。另外,同年我在南星桥一带也发现了这种古植物化石,综上所述,给它冠一个‘西湖’的姓,是理所当然的。”

1988年,在距离首次发现巨大西湖叶化石4年之后,陈其奭以“新属”发表在《古生物学报》上,一时间引发轰动。“这个名字从此拥有优先权和专有权,打个比方,如果以后有人在中国的东北、西南也发现了这种植物化石,不管发现地在哪里,统统都得叫做‘巨大西湖叶’。”

“如今我年事已高,化石标本放在家里意义不大,我就把它们无偿捐献出来,一份藏于西湖博物馆永久馆藏,一份藏于位于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址古生物研究所。”

昨天,西湖博物馆向陈其奭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