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民俗博物馆延续羌族记忆 展现羌民族文化

“我敢肯定,新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绝对可以成为整个羌民族文化、羌民族记忆的最好的展示场所。”坐在北川县安昌镇拥挤临时办公室里,高泽友很激动,黝黑的脸膛泛着红。这位北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县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所说的“新的博物馆”,正在北川新县城修建。新馆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建设,占地1.3公顷,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由澳门基金会投资一亿澳门元建设,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土建,12月底完成内装修和展陈设计。

“5·12”大地震时,原来的县博物馆库房完全摧毁。幸运的是,就在地震前,高泽友刚刚把县馆里最好的藏品——两件国家2级文物和122件3级文物转移到条件更好的绵阳市文物局中心库房代存,使这些羌族文物精品逃过一劫,将成为新馆的主力展品。

震后,高泽友和他的同事们——四位正式员工、三位聘用人员一起,开始了高度紧张劳累的工作:一方面收集地震文物,一方面到震后的乡镇村落收集文物,补充库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们把全县的23个乡镇、319个村子跑了个遍!普查了787处文物点,比上一次文物普查整整新发现716处!我们现在收集了地震文物3000件,羌族民俗文物1000余件。为此国家文物局授予了我们‘全国三普先进集体’称号!”高泽友说。

“你上次送给我的《光明日报·抗震救灾特刊》,我们会在新馆开展的时候,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展出。”

“在新的博物馆,我们将展示北川历史沿革、羌族民俗实物,当然还有一个专门展室展览地震文物,让这个博物馆成为我国羌族文化集聚、传承的场所!”高泽友这个羌族汉子,两眼放着光。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