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远古广州神话 《五羊传说》入藏镇海楼

昨天上午,以脍炙人口的“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谷而来”古老神话传说为主题的巨幅油画《五羊传说》,被正式入藏广州博物馆镇海楼。

这幅油画高2.52米,宽5.6米,由广东省著名油画家潘嘉俊历时一年创作完成。著名雕塑家潘鹤、著名军旅画家招炽挺少将、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会长罗宗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研究院广州军区分院副院长廖宗怡等文艺界的专家领导出席了仪式。

这幅继越秀山上五羊石头雕塑之后第二幅以五羊为主题的作品,将被永久收藏在广州老城标建筑镇海楼一楼展厅,与越秀山五羊雕像一道,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诠释一个远古的神奇而又绚烂的广州神话。

“五羊”播撒希望

“五羊传说记载一个远古人类生产、生活转型时期: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种植业和农牧业发展开始;那个时候,广州民间百姓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和平吉祥。”创作者潘嘉俊昨天向记者介绍了作品创作思路。

他解释,《辞海》上“五谷”有六种意思。常见的说法是稻、黍、稷、麦、菽。根据清初广东番禺诗人、史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记载:“手持五谷穗,芃芃三尺强。黍稷居两旁,粳稻居中央。”因此,作品中选中了水稻、小米、高粱、小麦、豆子,其中水稻就放在领头羊的背上。“正是仙人们带来的优良谷穗,加上广州人民播撒的辛勤汗水,使广州成为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广州的五羊传说,与其他神话传说的最大不同,是五羊的到来不是来施舍的,而是播撒希望,让人们通过辛勤的耕耘获得丰收的果实,用劳动和汗水创造幸福。”

作者背景

潘嘉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个世纪70年代创作的油画《我是海燕》,在当时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年轻人。近作油画《1924·黄埔》“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立意使其成为成功展示黄埔军校历史的大型美术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此外还有《画架前的李铁夫》、《声声入耳》、《承传奥运的圣火》、《胡一川印象》、《大智大勇者》等一系列形神兼备的油画肖像作品。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