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重建新思路
2010年6月18至19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副馆长韦荣慧等一行前往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为即将竣工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内部展览陈列设计做准备。3月5日,北川县委托中国民族博物馆来承担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案设计工作。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表示:“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项目,而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文化项目,我们将竭尽全力协助北川来完成。”
原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永远也忘不了2008年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不仅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妻子,他和同事们费尽心血收集的100件红军文物、121件历史文物和595件羌族民俗文物和实物也未能幸免于难,被掩埋在坍塌的山体之下。
幸运的是,123件三级以上文物和100多件羌族实物已于2007年转移到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库,丝毫无损。他在地震中虽然膝盖受伤,但并无大碍。他的4个同事也顺利逃过一劫。
更让他欣慰的是,地震过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文体局提出了重建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请求,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尽管邻近的茂县已经建成了一座“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但考虑到抢救羌族文化的重要性,国家文物局还是同意再建一座羌族民俗博物馆。
多点互动的新博物馆
走进北川新县城,到处是正在施工的大型机械,一派繁忙景象。
北川文化中心位于新县城58号街坊内,处于新县城中心轴线东北端,是新县城中央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与抗震纪念园相对。文化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3个部分,占地面积达1.44万平方米,博物馆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项目由澳门基金会投资1亿澳门元(约合8800万人民币)援建。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北川文化中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设计。展馆的设计富有新意,它打破了传统展馆“厅”的概念,采用村寨式的结构。“半开放式的设计,让人模拟走在寨子里的感觉。走廊、过道均可以陈列展品,挑高的空间还适合于民俗表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驻北川规划组成员、县委常委、副县长贺旺说。
为了打造一个高规格的现代博物馆,北川文体局将展馆内部陈列设计的重任委托给了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领导深感责任重大。3月5日接受委托任务以后,先后在京召开了3次专家座谈会,讨论陈列大纲。
“地震后,仅四川绵阳境内,就将出现3个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和地震博物馆。它们都分布在九环线(成都到九寨沟沿线)上,游客有选择的余地,如何能够吸引游客走进来,这就需要设计者绞尽脑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
“由于北川的大量文物被埋于废墟之下,仅靠现有文物,很难支撑起一个博物馆,因此,羌族民俗博物馆的陈列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下功夫。在创意上,应该引入博物馆经济的概念,将博物馆建成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这也符合当今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在北川重建指挥部的板房内,韦荣慧代表中国民族博物馆向北川有关领导建议。
韦荣慧特别提出了“多点互动”的概念。在中国民族博物馆过去几年的实践中,他们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馆,引入“多点互动”、调动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等多种运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为例,2003年,中国民族博物馆与贵州省雷山县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西江博物馆。通过开发当地的节日文化,带动当地旅游开发,仅一年一度的苗年节日,收入就可达2亿元左右,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成功又对文化保护形成反哺,博物馆30%的门票用于村寨的文物保护补贴,在经济上实现了良性循环。
韦荣慧建议,重建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以“走进北川,走进羌族,珍惜生命,点亮希望”为基本理念,陈列的内容包括今昔北川、羌族文化、生命的意义等,通过以“羌人的一生”这个别出心裁的主题,将羌族的风俗、礼仪、文化等做系统全面的展示。
顾群也特别强调,陈列设计要实现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相配合、馆内馆外互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以文化为主导,促进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示范点。
“文化创意产业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也很简单。目前,北川规划了羌族风貌商业街,在商业街上卖的羌绣产品只是旅游商品,但是如果放到博物馆来,它就成了文化产品。”韦荣慧说。她建议北川有关领导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拉动北川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
绵阳市副市长、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对中国民族博物馆一行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在他的预想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川要发展,关键还是要靠旅游业,旅游要靠文化,文化要靠文博。从这一点来说,文博是支撑北川未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
在经大忠的设想中,整个县城“将变成一个博物馆,让它活起来:将文化变成创意,创意变成产品,通过互联网,把产品推出去,将北川建成川西北藏羌文化产品的交易市场,真正实现文化立县。”
经大忠的想法与国际博物馆界的最新理念不谋而合。在国际上,博物馆大规模免费以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即以“引擎”的形式存在——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经济上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
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开发文化产品上。艺术复制品可以弥补博物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缺陷,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以把复制品买回家,不论是作为旅游纪念,还是作为馈赠礼品,都是很好的创意。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充足,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商店为例,其商店规模很大,馆内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还在纽约和其他城市设立销售点,在法国、德国、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地开有海外商品分店。从1921年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年秋天印制一本商品目录,主要向会员寄送,当时的商品内容主要是书籍和复制品。1952年起,商品目录内容大幅增加,开始包括首饰等。很多购买其商品的人由此成为了博物馆的会员。现在馆内销售的书籍有6000多种,商品近2万种。
自2008年1月,我国一部分博物馆实现免费以来,国家财政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安排了12亿元、20亿元、20亿元免费开放经费作为补贴。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林川说:“博物馆不应该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从财政包袱到经济增长点,这是一种建设的新思路。”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8年12月22日致2008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的信中专门提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动力。”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新北川目前引入的企业均为机械制造、电子材料、文化创意、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按照经大忠的想法,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外围,将建立一个农业山地产品展示中心、一个碳汇交易市场和一个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一星多点”的市场运营模式。一旦这个模式能够运作起来,将极大地推动北川的经济发展。目前,北川已经引进了一个羌绣创意产业园。“希望通过网络展示和博物馆互动,羌绣展品可以在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开店。”
“没有文化的北川是一个美丽的‘稻草人’,只有把文化创意产业搞好了,北川才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大忠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