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保护出新招:龙门石窟将建三维数字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0年11月23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在洛阳东山宾馆举办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成果汇报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地质大学、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成都考古研究所等全国20余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石窟管理机构和相关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听取了成果汇报。

会后,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兴先生向记者介绍了龙门石窟开展三维数字化工程的进展和意义:目前龙门石窟正在进行对所有重点石窟的扫描和建模工作,为今后完成龙门石窟的考古报告收集最精细的三维数据资料以及三维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奠定基础。将来可以更好的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及参观者提供更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视点,使其更深入的了解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更真切体会到龙门石窟的博大精深艺术魅力。同时“数字龙门”还能大大降低旅游推广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模型对文物考古的修复、复制、测绘及建立数字博物馆等方面能发挥很大作用。2005年3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展基础性重大研究项目--龙门石窟洞窟考古报告工作,邀请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采用三维数字技术对龙门石窟擂鼓台三洞进行三维扫描和建模,对三维数字化技术在石窟保护、记录、测绘、展示中的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2006年10月28日在此基础上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视觉与听学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标准制定的研究”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于11月正式在龙门石窟开始实施此项目,该研究项目是对龙门石窟开展三维数字技术工作,研究和建立石窟类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对洞窟进行三维数字化工作,包括洞窟的三维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纹理影射和软件研发等具体内容。

建立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标准一是使得不同类型石窟三维数字化快速、高质量、按标准化程序来完成;二是减少人为因素对三维数字化结果的影响;三是对不同人采用不同设备、不同软件所做的工作能有效整合;四是向国内外同类项目推广此标准,便于促进行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2007年,双方选定两个不同类型的洞窟进行三维数字化工作,通过此工作的开展研究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初步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工作。2008年4月完成了《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标准制定的研究》二次修订,目前正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其可行性和适用性。

2009年3月,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天远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定合作协议,双方协议将从2009年3月起,利用三年至四年时间,按《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技术标准》完成对龙门石窟所有重点石窟的扫描和建模工作,为今后完成龙门石窟的考古报告收集最精细的三维数据资料,并为建立龙门三维数字博物馆奠定基础。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它必将带动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传统方式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时代。在龙门石窟目前的工作中,推进龙门石窟的三维数字化,建立完整的石窟三维数据库,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龙门石窟擂鼓台考古测绘的经验表明,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大大缩短考古测绘的时间,并且比传统考古线图的绘制的数据更精确,信息更完整,提高了考古报告的科技水平;三维数字化技术还能够真实记录考古发掘现场,再现考古发掘前后的遗址原貌。

(2)应用三维数字技术扫描之后建立的三维模型可作为真实文物的副本保存,为文物保护、研究建立完整、准确、永久的数字档案。这对文物的保护、修复以及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维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还可对三维数据、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浏览和分析。

(3)三维数字化技术还能为恢复已经被破坏文物原有的完整形态提供了可能性,将龙门石窟流失海外的文物和现存的残缺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对流散到国外的文物进行“数字复原”,使人们通过电脑“目睹”这些雕像被破坏前的面貌。

(4)三维数字模型还可以用于文物的虚拟展示,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展览即能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及参观者提供更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视点,使其更深入的了解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更真切体会到龙门石窟的博大精深艺术魅力。同时“数字龙门”还能大大降低旅游推广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从2005年至今龙门石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天远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已经完成龙门石窟东山石窟和西山奉山寺以南区域重要洞窟的扫描工作并将三维数字化技术成功的应用到龙门石窟擂鼓台考古报告中;制作了龙门石窟全景的三维展示片;完成了奉先寺和宾阳中洞的大场景扫描和虚拟展示工作,使参观者无需亲身前往,即可浏览其全貌;技术人员还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海外回归文物古阳洞高树龛佛首和火顶洞观音头像与身体进行了虚拟拼接,并依据相关资料对其损毁部分进行虚拟修复,重现其历史原貌。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龙门石窟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及三维数字化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一定会得到推广并产生积极影响。三维数字化技术也会在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