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留住“原生态文化”

10多年时间里,生态博物馆这个新概念在地处中国西南偏远地区的隆里古城,已经变成了人们习以为常、每日生活着的环境。

生态博物馆和静止在“橱窗”中记录历史的传统博物馆不同,被称为“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会活标本”的生态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保护多元民族文化。

贵州是中国建设生态博物馆建设时间最早的省份。上个世纪90年代,挪威合作开发署与中国博物馆学会签订了在贵州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合作协议,计划在六枝梭戛、花溪镇山、锦平隆里以及黎平肇兴分别建立4座生态博物馆。2004年10月,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

隆里的文化特殊性在于,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省,它保持并延续着明代以来的汉文化特色,同时又吸收、融合了一些周边少数民族的特质。例如,古城的徽派建筑在白墙灰瓦的基础上,将苗族、侗族刺绣鲜艳、热烈的色彩风格融入到墙体的绘画装饰中。在隆里,文化上的孤立和融合并不矛盾地被统一起来。

对于隆里的居民而言,生态博物馆是一个当下生活的范畴,包括整个隆里古城以及城外的风光,是他们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这是一种富有人文性质的整体保护。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保存600多年的古村落风貌,是“花脸龙”、迎故事、唱汉戏等世代沿袭的节庆习俗,是夜不闭户的良好治安。

隆里古城管理所副所长欧汉法表示,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由挪威方面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但和挪威的合作中,最主要在于引进、吸收挪威的理念,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

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具体载体是古城的信息中心,这是一座徽派院落,位于隆里古城的中心位置,和整个古城建筑风格高度一致。信息中心包括古城传统街区展示区、古城沙盘模型图、生产生活展示区等。在这里,可以看到石磨、织布机等传统农耕用具,它们正在渐渐淡出当代农民的生活。还可以看到古城姓氏的门头第,它们记载着这些家族的历史。

建设信息中心的过程,启发了古城居民江化远老人走街串巷收集、整理隆里古城的历史资料。73岁的江化远说,信息中心保存了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习俗、传统和生活方式,这种展示能够提高居民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使得人们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从而能够“让传统在活化中延续和传承”。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