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博物馆新书库落成 古籍数字化同时启用

昨日下午,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古籍新书库落成典礼暨古籍数字化启用仪式在该馆西大门举行。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旭,市政协副主席华长慧,上海嘉定区政协副主席王漪,浙江图书馆馆长朱海闵等领导出席了典礼。

出席典礼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图书界、文博界领导与专家,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上海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等50余家单位发来贺电。

新落成的全智能化书库位于天一阁博物馆北侧,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3月通过验收,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当天,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还举行了古籍数字化启用仪式。

天一阁藏书开创新纪元

昨日,古老的天一阁可谓双喜临门:新书库的落成有效解决了数百年来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与困惑,从根本上实现了古籍的原生态保护;新书库中3万册善本古籍已实施了数字化载体转换,实现了古籍文物原件保护、开发利用及文献传播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古籍保护与阅览的新纪元。 

新书库:解400余年保管难题

位于天一阁大门一侧的新书库高两层,青砖黛瓦,朴实典雅,与所处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融为一体。据了解,天一阁共有近三十万卷藏书,这些文物极易受自然侵害而酸化、虫蚀、霉变、焦脆、板结而破损,“宝书楼”等古老藏书楼的保存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现落成的新书库为天一阁的“第三代”藏书楼,在藏品库房与辅助用房之间设置了隔离带,传承了范氏家族把生活区与收藏区隔离的防火防盗理念,形制传统,典雅庄重。传承了范氏天一阁“天一生水”的建筑设计理念,仿照宝书楼前“天一池”,蓄两池清水。在古籍的存放上,传承了范氏家族独特的“芸香辟蠹、双面开锁”庋藏方式,四百四十余年来天一阁形成的书橱式样在这里得以延续。

新书库针对纸质文物藏品的特点,采用恒温恒湿、自动气体灭火等国内古籍保护领域领先技术,集防盗、防火、监听、监视、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实行全智能化管理。采用了全天候控制的恒温恒湿设备,使库内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温度控制在18℃至22℃之间。新书库布局合理,功能完整,将古籍收藏、整理、研究、修复、科技实验、数字化服务等功能结合到一起。

数字化:让典籍“化身为千”

当天,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正式启动,海内外学者及广大市民轻点鼠标,就可在网上查阅古籍,实现了中国古代藏书家、刻书家们终身追求将典籍“化身为千”的梦想。

据了解,该项工程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3万册(250万页)古籍实现了数字化载体转换,其中2000册古籍全文数字化,其数量堪比一部《四库全书》,为国内罕见。

这次数字化的古籍以馆藏善本为主,其中不少为海内外孤本。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84部的重要典籍囊括其中,近600部家谱、历代天一阁藏书目录、所有宁波历代方志、近代学者稿抄本也悉数扫描,一些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古籍还做到了全文数据转换。

广大市民进入天一阁网站后能够迅捷查询到天一阁古籍目录,可以浏览、编辑、下载网上的免费资源。

天一阁古籍数字化只是天一阁近20万件文物数字化的开端,也是“数字天一阁”建设的起步。在不久的将来,天一阁的碑拓、书画、器物等藏品,乃至陈列、园林、建筑、文保等,都将纳入“数字天一阁”。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