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尼茨宫与手工艺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布吕尔平台下面乘坐明轮游船逆流而上欣赏易北河谷的风光,是一段令人非常愉快的旅程。绵延近20公里的易北河谷是一个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巴洛克宫殿建筑、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别墅和庭院、各种风格的公园、古老的村庄、为古老酿酒传统提供原料的葡萄园、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铁路和147米长的钢桥等工业遗产与河两岸的美景水乳交融。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将这里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就在5年后,一个由市民公投做出的在河上建造新桥的决定又使易北河谷成为第一个被世界遗产除名的文化景观。虽然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但这也是德累斯顿人民做出的选择。

坐落在北岸的皮尔尼茨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易北河谷景观区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0年前,这里是萨克森王公的夏宫,现在不仅是供游人赏玩的宫殿园林,也是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下属的手工艺博物馆(德语:Kunstgewerbemuseum;英语:Museum of Decorative Arts)的驻地。

来自中国的游客进入皮尔尼茨宫的庭院后,总会觉得眼前的建筑似曾相识。这很正常,因为在欧洲人眼里,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像德累斯顿的很多经典建筑一样,皮尔尼茨宫的营建者也是著名的强者奥古斯特。在对瓷器的热爱之外,这座宫殿也体现出他曾是十七八世纪“中国风”的忠实拥趸。

皮尔尼茨宫本质上还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宫殿,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有着“中国”特色,比如方形的尖顶,比如房檐下画的中国人物和景象,比如室内大量中国和日本题材的装饰,只是在其中有着太多的似是而非。这也正说明了当时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想像和发挥来理解另一种文化。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皮尔尼茨宫成为德累斯顿手工艺学校的一部分,专门展出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样品,供学生学习设计和工艺技巧,这也奠定了日后建立手工艺博物馆的基础。1914年,展览和收藏的部分脱离了手工艺学校,成立了独立的博物馆。现在皮尔尼茨宫是手工艺博物馆最主要的收藏和展览场地,同时也有一些展览会在萨克森州的其他一些宫殿和城堡开放。

在战争中,手工艺博物馆曾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藏品,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这个博物馆重新建立了庞大的收藏。顾名思义,博物馆的藏品包括从中世纪到当代的各式各样的陶瓷、铁艺、纺织品、家具、金银器等手工艺作品,实际上也包含着不同时代的工艺设计。绝大部分藏品来自欧洲,但是就像这个宫殿建筑风格一样,也有部分收藏来自东亚。

将展厅设在宫殿里面的一大好处就是,萨克森王室的奢华生活本身也是一大看点,而博物馆的许多古代藏品本身就来自各国的宫廷和贵族社会,皮尔尼茨宫的环境为它们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使两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当代的藏品也非常可观。德国的工业设计和现代艺术本就闻名于世,德累斯顿又是其摇篮之一。手工艺博物馆的藏品为参观者提供了一部德国设计发展的编年史,从中也可以看到这些设计如何进入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