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博物馆复制古代泥塑精品 展现工艺师深厚功力

一千多年前的克孜尔菩萨头像泥塑,元代的山羊泥塑……3月14日,记者面对或抽象夸张、或古朴雄浑、或热烈奔放的泥塑复制品,仿佛置身于中华泥文化的大观园。为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国泥人的历史,中国泥人博物馆组织的一批泥塑大师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藏品复制工作,预计本月底将完成此项工作。

150多件各地泥人作品由惠山泥人厂复制

中国泥人博物馆建设不但为惠山古镇保护修复增加了文化砝码,更成为无锡市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惠山古镇办中国泥人博物馆相关工作小组负责人丁嗣康告诉记者,为了将中国泥人博物馆建设成中国泥人展示最全、最精、最优的艺术舞台,古镇办遍访国内知名博物馆,对历代泥人老作品进行拍照、登记。在开展复制工作前,成立了专家顾问组,对复制者的资质和作品质量进行把关。

专家顾问组组长、无锡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透露,为了确保泥人制作的工艺品质,规范操作流程,有关方面已多次召开协商会。全部复制工作由三方面协同作战:150多件各地区、各年代的泥人作品由惠山泥人厂复制; 57件(套)四代“天津泥人张”的代表作,前三代代表作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泥人张”彩塑家族第四代传人张錩领衔复制;另三件代表作由张錩的师兄弟、70多岁的无锡高级工艺师吕信捷负责。吕信捷来自浙江东阳木雕世家,却醉心泥人艺术,幸运地获得了惠山泥人的重量级人物高标和天津“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的双重指导,作品《无须面谱》曾在邓小平出访美国和日本时,作为国礼赠予总统和首相。

一百多件历代彩色泥塑全部采用惠山泥复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惠山泥人厂的30多个工艺师,包括王木东、喻湘涟、柳成荫、王南仙、李仁荣、王国栋等,早在春节前就开始了此次大规模的复制工作。专家顾问组根据复制品的类型,如大雕塑、一般小泥塑、手捏泥人等,结合各工艺师的技术状况,分派任务。“一雕一塑一凝神,千刻千划千用心。虽言此物乃凡土,熬尽古今弄泥人。”有关大师介绍,泥人是历史最为悠久、覆盖面最广也最具魅力的民间艺术之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关注着中国泥人,并在这灵性的泥土中感受生命,享受美丽。 

工艺师们根据统一提供的泥塑照片,采用惠山泥复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的中国历代彩色泥塑100多件。作品涉及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战国时代、汉代、隋唐等时期的代表作,如红山文化的猪、狗等泥玩具,以及中国雕塑史上公认的一尊女神像。此外,有甘肃麦积山等洞窟的佛像,出土的西安兵马俑等等。大的泥塑作品高达3米,是莫高窟的菩萨,3人一组,全部立体,高浮雕;小的15厘米左右,多为生肖。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在尽心尽力。据介绍,此次复制仅凭一张图片,照片是平面的,但复制的泥塑需要立体的,没有深厚的基本功是难以完成的。而且作为泥人馆的藏品,质量要求相当高,除了与原来的要一模一样外,从长远考虑,为防止藏品今后开裂,凡是高度在30厘米以下的泥塑作品,还要求在700-800℃的高温下烧制。这对惠山泥人传统工艺上是个提升与突破,现在已烧了一炉,很成功,一切能按计划完成。 

据悉,待验收合格后,所有复制品将造册入库,不久作为藏品,与广大游人见面。(林洁洁)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