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有家博物馆收藏匾额3000多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内收藏了不少名人题写的匾 重庆晚报记者 毕克勤 摄

去年,康熙行书的《笃志经学》匾额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3360万元拍出,再度引发匾额收藏热。重庆晚报记者日前走访本市藏家获悉,一些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匾额,近来甚至出现翻番行情。

这家博物馆位于牛滴路李子坝段

匾额因块头大、重量沉等因素,在本市藏品交易市场难有“席位”。记者走访获悉,目前藏家收集匾额主要通过3个渠道:获得旧房改造信息后,蹲点收集;到乡下钻进村民的地窖、猪圈查访;中间贩子送货上门交易。前两种方法更苦更累,但最可能淘得“真金”。

目前重庆名气较大的3位匾额收藏家,分别居住在渝中区、璧山和渝北。

现年55岁的刘光瑞是个资深藏家,在牛滴路李子坝段建有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匾额博物馆,收藏3000多块匾额。数量之多,国内少见。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在这家博物馆看到,偌大的展厅里四面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挂着内容几无重复的各类匾额。展厅中央辟出一块地方,将众多匾额按主题分类排序,装于框架中供人欣赏。最宽大一块是块寿匾,长4.8米,宽2米。最短小的,是块嵌入神龛、上书“福”字的额,仅26厘米高、12厘米宽。

馆中匾额涉及功德身望、贞洁贤孝、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孝泽、庙宇宗祠、商业学堂、宗教风俗等类,其中不乏如李鸿章、康有为等官宦名人字迹。

刘光瑞收集匾额近30年,据称花费近200万元。

材质好有名人落款 估价非常高

据了解,匾额被文物界列为杂件,因其厚重、宽大等特性,一度在民间流失严重。以前曾有市民将其当柴火,或当作隔墙板、洗衣板、案板等使用。在农村,村民甚至将匾额当作猪圈围栏。

近年来匾额的价值逐渐被认知,甚至有藏家达到痴迷境地,刘光瑞就是其中的代表。散落主城街头或乡村的各类匾额,也因藏家的收抬身价陡增。

行家介绍,匾额有三六九等之分:寿匾和建筑匾(即修建新房所用)“身价”最低,通常100元左右/块;匾上有反映各地风俗民情内容的,价格在1000元至上万元不等;有名人题词、落款的,起步价至少上万元/块;有名人题词又是乌木、紫檀木、海南黄花梨等稀缺材质制作的话,价格更高。

此外,匾额上的字体也决定其价格:常见的楷书和罕见的篆字,其价格悬殊几倍。如遇凤毛麟角的鸟篆体字,行情更是暴涨。

刘光瑞收藏了一块材质为金丝楠木、内容为探花及第的鸟篆体匾额,上有书画家傅山题词落款。他说,“几年前只花5000元收购。”如今,业内估价至少30万。

什么是匾额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有石刻匾额、木刻匾额、灰制匾额等。一种说法是: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另一种说法是: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匾额保存要注意3点

无论材质优劣,保存匾额都讲究一定条件。专业人士介绍三个窍门:

一、防潮防暴晒。有条件者可配保湿机,定期为匾除湿;

二、防虫蛀。除了用雄黄驱虫外,可用香樟屑等定期熏。

三、匾额间应留缝隙让其透气。如发现褪色、破损,不要轻易修补。修补后的匾额,价值暴跌。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