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逾百亿建四羊方尊新家 博物馆外形神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将从地下走出,近日,国家文物局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根据该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将优先把包括炭河里遗址等在内的省重点文物项目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库,并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 截止到目前,宁乡县已经完成了5平方公里的《炭河里遗址保护总规划》并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另外,《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公园总体设计方案》和《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规划》均已全部完成,前者占地1198亩,后者占地7575亩。设计方案里的宁乡青铜文化博物馆,外形参照了国宝四羊方尊,从远处看,就像一座放大了的四羊方尊,重新矗立在它出土的地方。

遗址的发掘颠覆了专家的观点

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县西部黄材镇,距县城45公里,距长沙市区90公里,遗址本体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通过考古发掘,炭河里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宫殿遗址7座,出土了商周时期近400件青铜器及大量的陶器、玉器和贵族墓葬,其中更有国家特级文物、被誉为国宝的“四羊方尊”。炭河里遗址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这些宝贝的出土,人们渐渐知道,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代,这个地方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都城所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虽然有着严格的等级森严,但一切显得如此和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食其力、丰衣足食的日子。并且,他们有着独特的农耕文明和让人叹为观止的铸造工艺水平。他们对铁器、石器不感兴趣,但对陶器、玉器十分青睐,尤其对青铜器情有独钟。在那些卓越优秀的工匠们努力下,一大批青铜器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日出日落,沧海桑田,由于战乱、瘟疫、洪水等原因,这个都城是最终从地上消失了,但地下留存了大量的遗物和遗迹,也留下了大量的谜,让后人猜测和研究。

几年前,在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长江以南特别是湖南、广东、广西一直被不少历史学家称之为“蛮荒之地”,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就是华夏文明没有越过长江,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尤其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地区,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甚至有专家这样调侃,在黄河两岸,抓一把土都是文化。

但是,随着炭河里遗址、西汉长沙国王陵等的发现,上述观点彻底被颠覆了。“2004年以前,一些历史学家一直认为我们湖南是蛮荒之地,是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阶级社会的。但炭河里遗址的发现否定了专家的这种观点,因为在这里出现了典型的阶级社会形态和组织。”谈到炭河里遗址,炭河里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宁乡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习加这样说。

中央省市全力支持遗址保护建设

根据《共同推进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协议,国家文物局将优先把包括炭河里遗址等在内的湖南省重点文物项目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库,并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湖南省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二五”规划亦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加快组织实施。也就是说,随着该框架协议的签署,国家、省市将在资金和政策上对炭河里遗址保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此举也标志着炭河里遗址保护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炭河里遗址保护建设总共需要资金120亿元。 对于具体的资金来源,宁乡县文物局局长张筱林告诉记者:“中央和省市按照1:1的资金比例配套投入,这一部分资金将用于遗址公园及内部项目建设,遗址公园以外的部分,如外围水系保护、城墙保护以及诸多的配套设施等项目将以招商为主。”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赴香港进行招商。”说起这个项目时,张筱林说。

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将从地下走出

其实,早在几年前,宁乡县文物局就已经着手炭河里遗址公园的前期工作,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外围工作,终于使得炭河里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议事日程上,最终得到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据悉,炭河里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已成功立项,四羊方尊故里——宁乡,将大手笔开发炭河里文化,规划5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内,设有占遗址展示馆、博物馆、商周文化演示馆、十景果树公园等数个重点项目。随着炭河里遗址公园建设大幕的开启,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将从地下走出! 目前,宁乡县已经完成了5平方公里的《炭河里遗址保护总规划》并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另外,《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公园总体设计方案》和《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规划》均已全部完成,前者占地1198亩,后者占地7575亩。

记者了解到, 3月下旬,中国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将就炭河里遗址公园城墙整体保护方案专程来宁乡进行调研。5月份,宁乡县委县政府将组织一支精干的招商队伍,赴香港招商。

相关链接

炭河里遗址—— 价值连城的商周古都城

1994年,经省市有关部门重新勘探,认为炭河里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证明炭河里遗址确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这一发现,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

2004年,炭河里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者对炭河里遗址的科学评估——

★ 距今为2970±50年的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国都城所在地;

★ 我国发现的不多见的一座西周城址;

★ 我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之谜的钥匙;

★ 我国南方发现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遗址;

★ 炭河里遗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唯一商周时期的文化——炭河里文化,奠定了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

★ 南方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及国家社会初期形成过渡的重要界标,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

正因为有如此高的价值,才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库,这是宁乡历史上第一个列入省部共建的项目。

背景资料

四羊方尊

系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它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宁乡县,现为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2007年上半年,四羊方尊回长沙展出,于五一“黄金周”期间创下省博物馆一天接待17000多人参观的纪录。

“宁乡青铜器群”和“炭河里遗址”

20世纪30年代以来,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铜器,达30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遗址为中心直径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兽面纹瓿(内贮224件铜斧)、“癸”卣(内有环、玦、管等玉器320余件)、“戈”卣(内有珠、管等玉器1170余件)、云纹铙(伴出环、玦、虎、鱼等精美玉器)、象纹大铙(重221.5公斤)等,无一不是中国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宁乡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