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汉代文物昨日移交珠海博物馆

昨天,造贝村民何永辉向市博物馆移交了两件汉代陶罐。经鉴定推断,两件“宝贝”均是陪葬品,其出土地点估计是一处汉代墓葬。

日前,珠海造贝股份合作公司综治队队长、造贝村民何永辉在巡逻过程中,于造贝村塘尾(现东方街)一工地距地表约一米深处发现两件陶罐,马上取出并妥善保管,随后翻阅市博物馆赠送给他的《珠海文化遗产图集》,惊讶地发现和书中所收录的唐家湾镇后环沙堤采集到的“汉代双耳罐”、唐家湾镇六祖村麒麟头山东汉墓出土的“双耳罐”如出一辙,何永辉激动之余第一时间将此重大发现向市博物馆报告。

接报后,市博物馆派出文物征集人员前往造贝村了解情况,并拍回实物照片,张建军馆长当即组织专家对照片进行“会诊”,确认照片中的这两件陶罐当属汉代文物无疑。昨天,造贝村民何永辉向市博物馆移交了这两件汉代文物。

在造贝社区居委会会议室文物移交现场,记者看到这两件汉代陶罐一大一小,均为陶质,大罐高15.4厘米,口径10.3厘米,侈口,溜肩,深腹,平底,有一对桥形耳,器表拍印“小方格纹”,两桥形耳之间刻划弦纹一周,施过一层青釉,但几乎剥落殆尽,模糊隐约可辨;小罐高11.3厘米,口径8.1厘米,器形和前者大体相同,惜口沿多处损缺,同样施过青釉,现依稀可辨。

据接收移交文物的市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杨长征介绍,珠海汉代遗存少之又少,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间经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迄今为止珠海地区的汉代遗址仅发现5处,此外还有1处金鼎麒麟山墓葬。虽然在桂山岛、大万山岛、外伶仃岛、担杆岛等岛屿陆续发现过一些汉代陶器残片,但只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船舶途经珠海的遗留品。此次发现的这两件陶罐,和唐家湾镇的两件陶罐犹如“生兄弟”,其中大罐连口径都几乎完全吻合,造贝发现的为10.3厘米,唐家湾采集的为10.4厘米。地域跨度约20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如此高度一致的汉代文物,在珠海地区尚属首次。

当记者追问这两件“宝贝”有何用途时,杨长征则认为,鉴于此次发现的高11.3厘米,口径8.1厘米的陶罐,和唐家湾镇六祖村麒麟头山东汉墓出土的“双耳罐”形制一致,由此可以推断,这两件“宝贝”同样是明器(陪葬品),其出土地点估计也是一处汉代墓葬。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