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将开放 声光电现硝烟烽火

.jpg)


备受瞩目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正在布展,近期将向游客开放。昨天,本报记者来到博物馆,揭开这座百年古塞的神秘面纱。
建筑外形呈炮弹爆炸状
记者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首先就被其独特的外观所吸引。整个建筑就像一颗炮弹爆炸后的样子,以不规则状向四面放射,打破了简单的几何秩序性,给人以强悍的冲击力。博物馆表面被数十块巨大的锈钢板覆盖,触摸博物馆锈迹斑斑质感粗糙的墙壁,立刻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那份古朴与厚重。
声光电再现硝烟烽火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右侧墙面名为“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巨型浮雕。由此往里,便可以看到“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和“国门沦陷”三个篇章的展览,感受大沽口炮台跌宕起伏的历史旅程。
博物馆利用了光、声、像等技术,让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当年的硝烟烽火。借助现代电子技术表现的宋代黄河改道海河入海示意图,呈现出蔚蓝色波光粼粼的河流及渤海湾,形象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大沽口位置的重要性。炮台沙盘、人物雕塑以及模拟海战场景等,成为展馆的一大看点。以大型海战油画作为背景,配以火炮模型,可以让观众“置身”战争场面,感受到战争的震撼。
原陈设于大沽口炮台纪念馆的烟枪、白银元宝、铁炮、英法联军火炮步枪以及被毁建筑遗存等大量文物迁入新展馆。
百年大沽铁钟见证历史
展览结尾陈列的是那座启示“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大沽铁钟,这座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殉国的将军乐善而铸的铁钟,见证了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它1900年被英国士兵作为战利品掠走,存放于朴次茅斯。2005年7月20日,铁钟在流失海外105年后,由英国政府无偿归还,重归故里。(记者马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