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百年通草画重现广州博物馆

摘要: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越南有蜜香纸。现在,还有谁知道广州在两百年前曾盛行通草纸?昨日起,一批由小学生创作的“通草画”亮相广州博物馆,向人们再现这种已失传200年的“广州名片”的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通草画。 广州博物馆供图

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越南有蜜香纸。现在,还有谁知道广州在两百年前曾盛行通草纸?昨日起,一批由小学生创作的“通草画”亮相广州博物馆,向人们再现这种已失传200年的“广州名片”的魅力。

通草画俗称草雕,其原材料是台湾出产的通草片。通草水彩画的兴起,与18世纪欧美掀起的“中国热”有关。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使用前,来访中国的西方人希望能将所见所闻真实地带回本国。于是,一批广州画匠在西方画家的指引下,在通草制成的纸张上进行创作。由于通草纸凹凸有致,质感效果几近刺绣,且尺寸都不大,就和明信片大小差不多,便于携带,深得欧美游客的喜爱。

令人遗憾的是,曾经作为“广州名片”的通草画兴盛了上百年,如今却成为广州人遗失的记忆。

目前,通草画主要收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其原产地广州,各公藏机构几乎没有一幅通草画藏品。直至10年前,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向广州博物馆慷慨捐赠了70余幅通草画,从此揭开了广博收藏和研究通草画的序幕。现在,广州博物馆收藏的通草画约为200幅。

展览持续至本月18日。其间,来自学校的通草小画家也将现场展示通草画的创作过程并与观众互动。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