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旅游“最火爆”景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一角(玉龙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一角(玉龙摄)

冒着太阳的直射,不论是上午还是下午,不论是双休日还是正常上班日,来自祖国大陆各地和境外的海内外游者,纷纷以组团的方式参加“红色旅游”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追忆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为了中国革命胜利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七一前夕,天气开始变热。但是记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采访时感受到,天气炎热并没有阻挡红色旅游者的参观热情,每隔几分钟便有一批接一批的游客进入馆内。一位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前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游客量居高不下,最近临近“七一”,纪念馆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八千多人次,有时甚至可以破万。

一位在参观的游客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品丰富,展示手段先进,参观完后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多的领悟。

正在延安大学交流的台湾南开科技大学的一些校董们,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后也表示,延安革命者当年在延安期间培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延安精神”真的是难能可贵。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海峡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也是一种属于我们两岸共同的财富。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创建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原馆址在南关,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2009年8月28日对外开放的新馆,新馆在老馆原址上修建,总投资逾5亿人民币。延安革命纪念馆总面积29870平方米,布展面积10677平方米,在陈列布展上分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实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6个单元,整个展览通过2000余件文物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品以及灯箱、图标、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半景画、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的光辉历史。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吸收了陕北民居的建筑元素,借鉴了杨家岭“七大”会址、边区大礼堂等革命遗址的建筑风格,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理念,使延安特征和现代感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融纪念性、标志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为一体。

据了解,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免费对外开放一年多来,已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成为展示延安精神的重要窗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加红色旅游的旅游者正在馆内参观中(玉龙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央电台、华广网、海峡之声的记者正在现场集体采访讲解员。(玉龙摄)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