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珍藏展”将亮相上博


玉人颈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人颈饰

上海博物馆今天宣布,由该馆与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合作举办,旨在将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历史与文化引荐给中国观众的“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珍藏展”,将于7月22日至11月6日亮相上博。

展览以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南岛的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332件/组的展品将毛利人日常狩猎、捕钓、编织、雕刻技艺,及和他们戚戚相关的神圣仪式直观演绎给观众。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传统毛利工艺加工制作的锛、吊坠、权杖等物品外,也有在西方人到达新西兰后,利用他们带去的金属原料和工具制成的作品。

如在毛利语中叫作hei tiki的展品之一玉人颈饰(hei意为“悬挂”,tiki意为“人”。其由来和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毛利部落有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说道玉人颈饰象征着人类祖先。玉人颈饰采用珍贵的新西兰玉为材料,以绳索吊挂,绳索末端有骨质的搭扣。在传统毛利社会中,玉人颈饰是毛利人极为珍视个人装饰物,也往往作为传家宝传给家族后代。

毛利人经常使用的另一种的植物资源是被称为harakeke的新西兰麻,这种纤维制成的斗篷主要在正式场合使用,它标志着穿着者乃至其部落的威望。在亚麻斗篷的基础上添加装饰物的斗篷尤其受追捧,例如覆上狗皮制成的狗皮斗篷,以及编入鸟类羽毛,特别是几维鸟(kiwi)羽毛的羽毛斗篷等。此次展出的拷络瓦斗篷,就是一种表面悬坠着穗子的斗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毛利禁忌,食物和饮料不能靠近具有神圣灵性的物件,比如本次展览中的玉器、武器、雕塑等多种类型的展品。因此,上海博物馆也提醒观众,请注意不要携带食物和饮料进入展厅。

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座落于上海的姐妹城市达尼丁,被公认为新西兰一流的博物馆,该馆藏品超过二百万件,其中主要为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文物。上海博物馆曾与奥塔哥博物馆在2010年合作举办“帝王之龙:上海博物馆珍藏展”。
 


拷络瓦斗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拷络瓦斗篷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