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20日开放 看"非遗"年画有去处
如今天津市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终于有了独立、专业、开放的展示平台,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于20日面向市民开放。每日新报记者提前走进博物馆,率先观览了中国最著名民间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精品画卷。

位于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展览面积1724平方米,整体展线446米,共分7个展厅,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600余幅,收藏自明代以来年画万余张,古版6400余块。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厚上位列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
最大的年画作品
走进博物馆,大厅左侧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8.5米、高2.4米的年画作品——《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作品反映了春节之际人们合家欢乐的场面。画中门上贴对联,梁上挂吊钱,中间一扇大黄门,门外一头肥猪正往里拱,取“肥猪拱门”之意,意寓“财源广进”。到处体现着过年习俗,如“包饺子”“放鞭炮”“拜年”等。
最完整的古版收藏
“古版收藏”展厅集中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珍藏于此的6400余块古版,构成了中国年画藏版保护最为完整、最为厚重的实物成果。近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饱受战火创伤和外国列强掠夺,画版散落各地甚至遗失海外。许多画庄难以生存,由于生活所迫,画版被当作菜板、缸顶、鸡舍顶子,甚至用木版上的凸线来浆洗衣服。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对杨柳青木版年画进行了全面的抢救性发掘,深入杨柳青镇和附近20多个村子,征集到大量古版。记者在该展厅看到,44个大型展架依照贡尖、三裁等不同规格、体例依次排放,6400余块古版成套系整齐摆放,给人以历史的庄严感。
馆藏最古的年画和木版
“历史传流”展厅展示了许多从未与世人公开见面的藏品,其中就包括馆藏的最古老的年画和木版。年画《大福星》为明代的福禄寿三星图中堂画,是馆藏年代最早、尺幅最大的一幅孤本。而展厅中立体展柜展出了两套馆藏年代最古老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版,它们从6400余块古版中精挑细选而来,为道光年间的“十八魁”和“乾隆爷下关西”的线版和套版。记者看到“乾隆爷下关西”线版上的古城墙城洞深邃,纹理分明,可见早期木刻艺人技艺之精湛。
两大津产非遗的珠联璧合
博物馆为充分展现年画艺术,充分采取了造景的方式,还原了戏台、古民居、年画作坊等文化场景。由于杨柳青年画经常描绘戏曲舞台的场面,此次天津“泥人张”根据杨柳青年画《四郎探母》中《见娘》这折戏的画面真实还原了戏剧景观,塑造了7个人物,每个泥人高约90厘米,造型逼真。杨四郎百感交集、老太君慈祥中不失威严、八姐九妹身段婀娜,每个人物体态各异,但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戏台景观下方则设置了《太君点兵》、《盗令箭》和《南让北和》等相关年画。
看看古时孩童都玩点嘛
“仕女娃娃年画”是以“美人”和“娃娃”为主题的年画,也是杨柳青年画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仕女娃娃”展厅,一幅《儿童游戏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画面上,古代的孩子正在戏蝈蝈、戏鱼蝶、戏鸟。据介绍,这些都是北方才会有的游戏,且颇为讲究,普通人家是玩不起的。养蝈蝈要用一种叫做“蝈蝈葫芦”的容器,把葫芦揣在怀中,聆听着蝈蝈清脆的叫声,别有情趣。又如“养鸟”,在清朝尤其盛行,纨绔子弟会提着鸟笼子上街,边走边晃鸟笼子,引得鸟儿叽叽喳喳叫着,人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