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何时不再愁生计?

晋商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晋商博物馆的一楼大厅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晋商博物馆……身在北京的你是否听说过这些名字,是否知道自己的周围还散落着这些各具特色的私立博物馆?和那些气势恢宏、精品汇聚的国有博物馆相比,他们也许是狭小、简陋的,但他们同样承载着这个名族文化和历史中的精彩片段,同样在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将那些原本隐匿民间的瑰宝展示在公众面前。然而,由于资金匮乏、技术人员稀缺等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直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有的博物馆甚至面临关闭。

民办博物馆也能享有和国有博物馆一样的待遇吗?民办博物馆也能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吗?6月2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一番话瞬间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博界“激起千层浪”,他说:“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将国有行业类博物馆以及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国家政策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

偌大的展厅略显冷清,只有几位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提醒观众遵守博物馆的一些规定。

北京通惠河畔曾是繁忙的漕运码头,曾几何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也活跃着当时著名的“晋商”。500年后的今天,在通惠河畔漕运码头旧址上,矗立着一座充满山西民居特色的大院。灰墙黄瓦,朱红大门,高高的门槛,透着一股庄重,这里就是北京晋商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历时6年、耗资4亿多元建成,内设10个基本陈列厅,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晋商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馆藏最为丰富的晋商专题博物馆。现有藏品40000余件,涵盖账册、信函、文稿、票证、印章、钞版、票版、广告、包装、牌匾、货币、衡器、量具、算具、交通运输工具、神佛礼器、日用器具等众多门类。这些藏品是馆长薛岩和他的老师以及几位青年朋友共三代人,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收集到的。“这批资料再不收集、不研究就太可惜了。如果将这些东西散失掉了,也是对历史不负责任。”薛岩说。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抬头便可看到几十种票号字号组成的大型浮雕,这些是当时晋商金融巨头地位的有力证明。在博物馆的一侧,安放着国庆六十周年大庆的“魅力山西”彩车。博物馆主体分为两层,一层大厅主要用于承办各种商业活动和临时展览,目前正在举办的是俄罗斯经典油画展。二层展厅集中展出四万多件实物,并辅之以文字、视频和图片介绍。账册、印章、钞版、广告、天平、算盘等商业用品,无不诉说着当年“海内最富”的神话。雕塑晋商驼帮复原了当年晋商穿越荒漠的场景,通惠河畔大型微缩景观真实再现了当年漕运的繁华景象。一尊威武的关公铜像,则道出晋商“以义制利”的商业理念。

尽管这是一座藏品丰富,展览形式多样,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博物馆,但前来参观的观众却很少。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仅遇见了两位参观者,偌大的展厅略显冷清,只有几位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提醒观众遵守博物馆的一些规定。

目前正在举办的俄罗斯油画展,2008年举办的福布斯年会,以及法拉利的新车发布会等。

“现在博物馆一年的观众数量大概是15000人左右,多为团体游客或中小学生集体参观。”晋商博物馆的资深工作人员曾旭对记者介绍说,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为50元,每年的门票收益和博物馆巨大的开销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博物馆对老年人和孩子几乎都是免费,这里也是朝阳区的校外教育基地。

既然完全不靠门票,那么如此规模的一座民办博物馆是如何维持和发展的呢?从筹建阶段就已入馆工作的曾旭向记者介绍起晋商博物馆这几年所走过的路。“这座博物馆并非一时突发奇想建立起来的。之前,几位创办人就已经收集到四万多件藏品,于是他们才想到,要建一个实体将它们展示出来,博物馆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所以选址在北京,是因为通惠河畔在明清时期就是晋商活跃之地,这里具有代表意义。有了藏品、选址和想法,博物馆就建立起来了。”曾旭说,2008年建管之时恰逢两件大事,一是奥运会,二是朝阳区要打造通惠文化产业区。有了朝阳区高碑店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山西人才能在这里建起这座博物馆。

博物馆建好后就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如何立足。和公立博物馆相比,私人博物馆没有国家拨款,没有文物保护的专家团队。然而,和大多数资金紧缺甚至面临关闭的私人博物馆相比,晋商博物馆是幸运的。曾旭表示,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创办人山西阳泉远鑫集团的划拨,其次则是自身走新型文化产业路线,以商养馆。在晋商博物馆所拥有的建国路58号院范围内,除了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外,还有很多房产。通过房屋租赁的形式,如今已经形成了包含少林素斋餐饮、明浩轩、金丝楠木家具销售等具有文化氛围的园区。在博物馆内部,一号楼的大厅可以承揽会务租赁等商业活动。比如目前正在举办的俄罗斯油画展,2008年举办的福布斯年会,以及法拉利的新车发布会等。说到博物馆以商养馆的成功实践,曾旭显得十分自豪。就这样,有了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再开发博物馆的综合性会务功能,使得晋商博物馆能够一直沿着自己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曾旭介绍说,在成功立足后,博物馆已经迈出了第三步,即回归晋商文化。思考如何将晋商文化、商帮文化向公众展示出来。近些年来,《乔家大院》《白银帝国》《立秋》等影视作品让公众认识了晋商,而在晋商博物馆,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晋商、触摸晋商。日前,晋商博物馆投入巨资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院,引入专家队伍,力求成为晋商研究的中心。

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两岸私营博物馆论坛上,参会的馆长们提到最多的就是生存问题。

“成也在资金,败也在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就意味着我们把最大的问题克服了。”虽然晋商博物馆并不愁钱,但曾旭也坦言,作为民办博物馆,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藏品的收藏,建馆之后就再没有收购新藏品,现在市场上的东西是真是假已经很难分辨。另一条渠道是捐赠,这两年要求捐赠藏品的人的确不少,然而大多数人都是打着捐赠的幌子,实际目的是为了出售藏品。”曾旭举例说,一个人有十件藏品,先捐赠一件,博物馆收下之后,下次他再拿另外九件来要卖给博物馆,后者一般不好意思不买。而目前博物馆方面也很难辨别捐赠藏品的真假。

除了藏品问题,团队建设也是一大难题。曾旭说,私营博物馆就是企业,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一些技术性岗位的人员经常流失,通常一个人的离开也意味着很多好项目的流失。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