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物馆举行的“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

广西博物馆举行的“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地面上“牡丹花开”的投影。记者 李建超摄

瓷器上的花儿是如何画上去的?为什么人们走过墙壁,瓷器上就会出现“花开蝴蝶飞”?即将于7月29日在广西博物馆举行的“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下简称“瓷美如花”展)上,幻影成像、360度全息成像、多媒体互动墙等高科技首次在广西的瓷展中使用。人们不仅能观赏到258件精美瓷器所展现的从战国到清代的历史跨度,更能体验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7月27日,“瓷美如花”展开始布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258件瓷器展现2000多年历史

当日上午,在广西博物馆一个90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内,工作人员正在为“瓷美如花”展布展。工作人员用手推车将展品推进展厅,每个展品都用厚厚的海绵包住。他们手戴白手套,轻轻的把展品放在托架上,并认真地查看展品是否有问题,摆放位置都要调整几次。

“你看,每件展品上都有汉语、英语、壮语3种文字说明。”广西博物馆副馆长韦江说,几年前,馆内就有类似主题的展览,共展出60多件展品。此次的“瓷美如花展”是对之前的改造和提升,从全馆7000多件瓷器中选出258件进行展示,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2件,国家二级文物100多件。这些瓷器展示了从战国时期到清代的历史。

据了解,展览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展示广西出土的瓷器,反应广西瓷器发展的历程、瓷器的制作过程等;第二部分是展示传世的瓷器,釉色多样,样式美观,非常具有观赏性。 

高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更惊艳

韦江介绍,为了让人们对瓷器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次展览的设计方案经过招投标、开评审会论证等程序,进行了1年多时间的精心布置,实现了广西首个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瓷器精品展。这在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的展厅中也比较少见。

记者一进入展馆,地面上便出现了一个投影,青花瓷上的花纹变化、牡丹花开的动态过程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如果人们再往馆内走,便会看到一个精美的瓷器在空中呈360度不停的变幻,利用360度全息成像技术,从瓶口到瓶底,每一面都展示得清清楚楚。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动态的展示窗,展示瓷器从和泥、拉坯、画片、凉坯、上釉、装烧的全过程。展示窗旁边还摆有仿真的窑炉,里面冒着红光。

展示厅内还专门设有休息区。记者看到,配合着典雅的音乐,休息区内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瓷盘,一滴墨滴下来,慢慢地变成了瓷器上的花纹的制作过程,给人以美的享受。韦江说,这是采用了扣像投影技术制作出来的,让人们在休息区内享受一种文化氛围。

在临近出口处的墙壁上,有一个画有花纹的瓷瓶影像。让人觉得神奇的是,人沿着墙壁走过,青花瓷瓶上立马出现了“花开蝴蝶飞”的画面。韦江介绍,这是利用幻影成像的技术,让人们与瓷器进行互动。

找茬、拼图游戏吸引小朋友

“为了培养小朋友对瓷器的兴趣,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很多与瓷器有关的互动游戏。”在韦江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展示厅的一角,放着一本电子书,与普通的电子书不同的是,人们不需要去触摸它,只需要将手在书的上方挥动,便可以轻松翻页,看到书内所讲述的关于瓷器的各种知识。

在互动区内,一台电子设备上设置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的游戏,寻找左右两幅瓷器图片上的不同之种。旁边的一台电子设备上,是为瓷器拼图的游戏,几幅瓷器图案不同变化,让人们对瓷器的花纹印象更清晰。

“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还能让孩子们从小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韦江说,该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布置,以后将成为展馆的精品展一直展下去,让人们能够随时参观学习。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