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而神奇 北京空竹博物馆再探秘
申遗有据
综合展览厅前 陈列重要证据
在北京空竹博物馆的综合展览厅,陈列着当初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证与物证(复制品)。
文证是指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第九十回中,宋江初见“胡敲”,并为之作诗“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谩徒劳。”
书中描述“胡敲”云:“……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与今日空竹所差无几。
《水浒传》中的这段描述,成为可考最早有关空竹的文字记载。
除了文证,还有物证,那便是2005年在十三陵出土的剔红婴戏漆盘,漆盘中有孩童玩空竹的场景图案,经考证,该漆盘来自于明永乐年间,“也就是说,至少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空竹了。”李连元老师告诉记者。
我们如今在北京空竹博物馆见到的这个剔红婴戏漆盘是复制品,而原件现由美国洛杉矶博物馆收藏。
■幕后故事
申遗物证资料 竟来自潘家园
当初为了仿制漆盘图案,大家查阅了很多书籍,但没有找到一点信息。
后来在潘家园旧书市场意外找到了有关漆盘的详细资料和照片。根据这些资料,复制了一个漆盘进行展示,并请工匠把漆盘上的图案放大雕刻在了博物馆影壁上。
镇馆之宝
末代皇帝玩具 成最珍贵展品
说到馆内藏品,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末代皇帝溥仪玩过的空竹(复制品)。这两件展品能与广大参观者见面,实属不易。
为了充实馆内藏品,空竹博物馆筹建组工作人员在筹备期间查阅了大量资料,绞尽脑汁搜集展品。
据李连元老师介绍,大家最早与故宫博物院联系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故宫工作人员听了筹备组的介绍之后十分支持,表示帮忙寻找一下,毕竟,在公开展出的藏品中并没有空竹。
几天后,故宫工作人员打回电话,告诉筹备组说,真的找到了七八个空竹,应该是末代皇帝溥仪玩过的。
这当然是个令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坏消息”——原件肯定不能外流,连对藏品进行仿制都需要经过故宫方面的特别授权。
■幕后故事
故宫授权仿制 空竹大师献艺
几经坎坷,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故宫终于回应,表示同意授权空竹博物馆进行仿制。
根据故宫提供的照片和资料,空竹大师张国良先生复制了一对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宫廷空竹,让京城百姓第一次见到末代皇帝的玩具。
李连元老师说曾有专家猜测,这些空竹都应该是从民间购入宫中的,“也就是说,空竹这种玩具,不仅民间在玩,皇宫里,也在玩。”
藏品丰富
种类应有尽有 主要来自捐赠
馆内收藏的458件空竹实物藏品,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空竹爱好者的捐赠,有的甚至不远万里从海外流传至此,种类从单轮空竹、双轮空竹到异型空竹应有尽有。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异型空竹,酒瓶、瓷瓶、茶壶盖应有尽有。李连元老师介绍说,这些异型空竹从前都是杂技演员登台表演使用的,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舞台上的空竹表演渐渐用双轮取代了异型空竹,“这主要是由于双轮空竹比较稳定,一是抖起来可以一直面向观众,比较礼貌,二是比较安全。”
杂技名家李贞是北京抖空竹台柱子王氏姐妹的传人,她就将上世纪50年代杂技团定制的空竹捐赠给了博物馆。“捐了七八个,”李连元老师介绍说,“那在当时可是她的‘饭碗’啊。”
■幕后故事
山西晋祠壁画 被“克隆”入馆
在空竹博物馆的大门墙壁上,有一幅表现儿童欢乐抖空竹场景的壁画。这幅壁画原本“生长”在山西晋祠之中。
据介绍,这幅壁画原本不在展陈名单中,是一位研究空竹的专家在山西晋祠游览时无意中发现了它,画面上的儿童表情欢悦,动作娴熟,令他流连忘返,于是他用手机拍下后迅速传回博物馆。
经“克隆”后的晋祠壁画由此成为博物馆的“编外”藏品。
特殊贡献
空竹传承保护 街道不遗余力
作为空竹文化传人,谈起对于空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李连元老师激动地说:“抖空竹发展得这么好,主要是广内街道办事处为布衣百姓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博物馆的传承与保护展厅,完整记录了广内街道办事处从建主题广场、出典籍、进校园到荣耀地参加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在传承与保护空竹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与努力。
在展厅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奖牌赫然悬挂在醒目的位置。
■幕后故事
申遗精益求精 获评委会赞誉
“广内空竹的申报材料是全国申报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的范本。”这是专家评审委员会给出的评价。”
申报宣传片最终时间为19分44秒,然而这个片子却拍摄了整整22天,甚至有时要一天连拍12个小时以上。
相关花絮
小院原主人 故地又重游
北京空竹博物馆坐落在报国寺西侧小星胡同,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走进博物馆的大门,绕过迎面的影壁,眼前古香古色、四平八稳的的老北京四合院令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这个院子原本是一户民居,住着孙氏三兄弟。院子2005年由政府征用,孙家兄弟便迁入大兴居住。
2009年5月18日,经过前期翻新改建,北京空竹博物馆就在这个院子中正式开馆,迎接着远远近近前来参观学习的空竹爱好者与考察团。
而今,孙家老大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博物馆建成之后,老人还由儿媳陪同来这里参观,言语含糊地跟人笑言:“这原来是我家院子。”
昔日民居不再,而不变的四合院的格局,还有院内两棵参天大树。这两棵树,一棵是石榴,另一棵是柿子。它们的枝桠伸展开来,在院子上空连成一片,为小院遮拢出一方荫凉。
李连元老师告诉记者,这棵柿子树已经在这里矗立了77年。
“去年,这两棵树结了400多个柿子、300多个石榴!院子里种这两种树有讲究,取的是‘事事红火’之意。”
外国人赞叹 也想学两手
在参观空竹博物馆的游客中,有不少是国际友人,“这正是对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香港澳洲国际学校的校长David Shirky夫妇已经是李连元老师的老朋友了,他们曾三次带团至空竹博物馆,还专门带着一家六口前来参观。
李连元老师给记者展示了一张David四个儿女学习抖空竹的照片,他告诉记者,他最小的女儿特别可爱,学着抖起空竹后不断说着“easy,easy!”说话间,两手就乱了阵脚,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开馆两年多以来,通过大使馆前来前来参观的国外游客国家已经超过了35个,许多国际友人看见李连元老师和馆内志愿者们的精彩表演都忍不住学上两手,大家都对这老北京的新奇玩具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Zen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