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让世界看到更生动的深圳

如果说,深圳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让世界感受到了一个城市的青春气质,博物馆则将让世界近距离看到一个东方古国的历史以及一个年轻城市的记忆脉络,并由此体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吸引力

深圳博物馆火了。大运期间,许多外国运动员及代表团官员纷纷来到深圳博物馆参观,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一行、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一行及波兰波兹南市议会代表团等。大运会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价值功能,因为博物馆进一步得到了深度发掘。

如果说,深圳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让世界感受到了一个城市的青春气质,博物馆则将让世界近距离看到一个东方古国的历史以及一个年轻城市的记忆脉络,并由此体现出“不一样”的文化吸引力。比如,由深圳博物馆从馆藏的4万余件藏品中精选而成的“鹏城撷英——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展”以及“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引得大批外国客人纷纷前往驻足。为满足需求,大运村还专门开通了开往深圳博物馆的穿梭巴士。

正如深圳博物馆观众、来自法国的22岁青年朱利安所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到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去看一看。就像卢浮宫博物馆之于巴黎,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博物馆之于纽约,深圳博物馆也是外来参观者穿越城市历史的一条甬道。在古代深圳展厅,他们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史前时期,以及深圳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和大鹏城史、4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在民俗文化展厅,鞭打土牛催春耕、学童拜孔子、鱼灯舞、迎亲等场景,将让他们发现一个钢筋水泥之外的农业文明里的乡土深圳;而作为全国首座以改革开放史作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众多实物全方位还原了深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将使外国观众对“深圳故事”有一个更直观也更深刻的理解。

人们常说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这样一种多元或者说多样性,可能更多地隐藏在历史的皱褶里。上一届世界大运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在短短十几天的聚会中,这个城市给全世界青年朋友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城市的现代化设施,不是大运村里的高档住宅区,而是扑面而来的塞尔维亚民族风情,包括志愿者所穿的民族特色服装、随处可见的塞尔维亚特色陶俑;当地免费派送的《大运日报》,除了最及时的赛况新闻之外,还有宣传塞尔维亚名胜古迹的专栏,大到古城堡、老市政厅,小到有特色的咖啡馆,应有尽有……我们相信,本届大运会给世界留下的丰富记忆当中,一定也包括深圳博物馆所呈现的历史,包括某一件展出品给他们带来的对中国文化、城市历史的重新认识,包括一个既青春又厚重的立体的深圳。

耐人寻味的是,由2011个普通深圳市民的笑脸组成的“笑脸地图”,也已被深圳博物馆收藏。这种与现实的对接,使我们更多地对城市产生了“根”的依归。如果说,博物馆对外国客人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沟通的功能,那么对深圳人来说,则更加具有精神坐标的意义。我们期待,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深圳人发现并分享寻根的价值;参观博物馆,会成为更多深圳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