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来,无信心——赵建超与胡林翼博物馆

201108205版关注4.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次有专家学者、团队来参观胡林翼博物馆,赵建超都是义务的讲解员

46岁的赵建超是益阳市政协委员、赫山区文联副主席,他的书法作品在益阳小有名气。但近年来让他出名的却是他的副业。他办了一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胡林翼为主题的博物馆。

8年艰辛路

胡林翼博物馆位于益阳市茶叶市场一栋楼房的二层,与周遭宣传茶文化张扬而多彩的招牌相比,显得寂静而低调。越过门槛,走进馆内,一种博物馆特有的沉静、庄重扑面而来。

这天,赵建超正忙碌着。湖南卫视在拍一部十集的纪录片《曾国藩的洋务之路》,要借他的博物馆拍摄,主题是曾国藩、胡林翼与湘军。他倾力协助,张罗着摆放藏品,和摄像讨论怎么选好角度。

2003年,赵建超在文物市场看到了一些胡林翼的珍贵文物,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有关部门,希望他们能把这些文物买下来。但相关部门告之,没那么多钱收购。“这些东西流出去太可惜了”,于是赵建超自己花钱买了下来。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收藏胡林翼文物的艰辛之路。

之所以会这样做,源于赵建超一直以来对胡林翼的崇敬之心。“胡林翼是益阳县泉交河人,他在历史上的功绩被无意地遮蔽了”,赵建超说起胡林翼,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应归于那些彪炳千秋的英杰行列。他是出色的军事统帅,杰出的行政长官,真正的儒者。他影响了一大批人,蔡锷、毛泽东、蒋介石都很推崇他。”

他为胡林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心生不平:“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在中国无人不知,关于他们的正史、野史风靡各地书店。人们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尚有记忆,唯独胡林翼却渐渐远离国人视线。甚至包括益阳人,也有许多不知道胡林翼,更别说研究他了。”

似乎带着一种使命,赵建超奔波在全国各地,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胡林翼的文物资料。

他的博物馆里,悬挂着一块“翼奋鹏程”匾,这是见证了胡林翼少年时期成长的珍贵文物,却得来不易。据胡氏后人回忆,此匾曾悬挂于胡氏老屋的堂屋左侧。关于此匾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胡林翼小时候贪玩,读书不用功,他父亲题匾意在规劝儿子图万里鹏程;另一说是胡中进士后,邻里乡亲为庆贺而送。

上世纪50年代初,胡林翼故居和府第被拆毁,后经历大跃进、文革等运动,所有珍贵文物流落民间,“翼奋鹏程”匾不知去向。1992年,永州文物商以800元价格从农民手中购得此匾,随后此匾开始了“全国漫游”,先后流转到浙江、江西、贵州和湖南永州等地。2009年9月,赵建超得知匾的下落,在走访了数十位胡氏后人、当地群众和上百位文物商贩后,以重金收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建超手上的藏品越来越多,放在家里已不合适。他萌生了办博物馆的想法。在当时,民办博物馆的概念还很少有人提及,家里人都反对,在广州的哥哥听说他要投七八十万元办个博物馆,说他“研究胡林翼走火入魔了”。但赵建超不改初衷,他把博物馆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认定在经济发展之后,文化产业定会大放异彩,并举日本、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例子为“旁证”,说服家人。

2009年10月16日,胡林翼博物馆正式开馆。时至今日,这家博物馆的投资已达450万元,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收藏了与胡林翼有关的文物近200件,相关出版物150余种。2010年5月,它成为当时湖南省文物局正式授牌的13家民办博物馆之一。

尴尬的现状

从搜集第一件文物起到现在,8年过去,看着小有规模的博物馆,赵建超很自豪,“这是我的博物馆,也是我的自留地。”但对博物馆的未来,他却没有信心。

赵建超原来是个生意人,较早就走上致富之路。收集文物,建设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一些开支,都靠他之前经商积累下来的资金。但这些年来,他已远离商业,并转任益阳市赫山区文联副主席,收入远不如以前宽裕。要维持博物馆,他已深感力不从心。

从开馆到去年7月,赵建超算了一笔账,运行了8个月的博物馆亏了整整50万元。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运行问题。”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其他的维修费、工作人员工资等费用一年就要几十万元。现在虽然茶叶市场给他免了3年的房租,但3年一过,资金压力会更大。

赵建超的妻子把账算得更细,“现在一年就要40多万元的开支,开灯一个小时就有50元的电费”。

为了增加收入,赵建超也想过收门票,但随即陷入尴尬,“如果收门票,各方面要增加开支,票价低了,不划算;票价高了,没人来看。”

现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由原来的8个人缩减到3个人,博物馆也基本处于半开放状态,只接待一些专家学者、团队参观。

“因为维持艰难,我只能靠一些收藏品来养博物馆。”赵建超无奈地说。

这些年,也有一些文物爱好者找到赵建超,要买他收的藏品,但均被回绝。“我不愿让这些我辛苦收来的藏品流入他乡,我办博物馆不是为了赚钱,我是希望让它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遗存保存下来。”

湖北曾有人出价1000万元收购他的藏品,但他们“是要把这个博物馆搬到湖北去,我觉得把胡林翼博物馆搬到湖北,就失去我本来的初衷,没有答应。”

不过令赵建超欣慰的是,胡林翼博物馆发挥了它的公益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现在至少益阳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了胡林翼这个人,作为益阳的文化品牌也被宣传了出去。”

2012年是胡林翼诞辰的200周年。赵建超早早就在计划,在博物馆里特设研究专馆,搜集整理学术界对胡林翼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相关的展览。

等政策,等环境

“博物馆只是我研究胡林翼的一个窗口,本来这个事情应该政府做的,但是益阳的经济实力有限。”赵建超说,现在市里、区里的领导给了博物馆很高的评价,这让他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坚持得到了认可。

但他对文化建设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搞文化,就是拿钱来砸,建设大剧院、建设场馆。各级政府都在抓GDP,当然这是必要的,但在抓民生时缺少了一种文化自觉,嘴里天天喊着文化战略、文化建设,各个省都在建大剧院,动不动就多少个亿的资金,建个剧院就等于有文化了吗?几亿、几十亿建个剧场就是对文化投入了吗?应该注重引导,引导人们有一种文化的观念,“关键是观念”。

为博物馆的事,赵建超去找省市相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得到的答复是对民办博物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国家七个部委联合发的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文件虽有,但具体怎么实施没有详解,因而地方落实起来很难。

“现在的政策是民办公助,意思是私人办起来后国家提供工作人员,提供运行经费,但实现起来很难。这些政策要等地方财政的增长才能解决。”不管如何,赵建超说,自己首先还是要让博物馆维持下去,之后复原胡林翼故居的客厅、卧室,再做一个珍贵文物的展示厅,把他生平事迹的图展做出来。

“文物保护是一篇巨大的文章。”赵建超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有时在夜里,他会猛然惊醒,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应该把胡林翼提升到地方文化品牌的高度来研究,而不应该是我一个人在坚持。”他说自己很“无奈”,“现在,大家都在等政策,等环境。”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