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牡丹文化节,五大民营博物馆将对公众开放

“时间可以淹没历史,但历史会不断给人惊喜。即将亮相的五大民营博物馆,将带给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一个接一个来自历史深处的惊喜。”今日20时,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筹建研讨会在丽景门正式落幕时,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千唐志斋原馆长赵跟喜先生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研讨会,意外获得独家消息:明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市文物局重磅推出5大民营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近年来,国内兴起一股开办民营博物馆的热潮。稀世藏品的国宝、别具一格的展出、花样百出的个人收藏品不仅让民营博物馆显得生机勃勃,也让公众大开眼界、啧啧称叹。

前段时间,本报推出的“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第二篇,王志纲工作室策划总监王振宇先生指出,洛阳帝都文化历史悠久,世界各国的一些历史教科书、旅游普及读物乃至小说散文中,都可看到帝都的文化历史。但遗憾的是,洛阳的千年风流、古都辉煌大都深埋于黄土之下,可阅读者众,可观览者寡,可体验者尚无。

看完报道,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先生感慨不已。他说,洛阳作为“千年帝都”,缺的不是可供观赏、阅读、体验的珍贵藏品,缺的是豁达开放的胸怀。由于豫西人传统的“不露富”心理,众多民间收藏家的私宅里,收藏着大量的珍贵藏品。抚摸这些藏品,就是阅读一段波澜壮阔的鲜活历史。但洛阳的收藏家却喜欢“秘密藏宝”,半夜爬起来,拿着手电筒,一个人独自欣赏自己的珍贵藏品,让这些文物和个性收藏长久“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憾事。

让人欣喜的是,市文物局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角度出发,决心鼓励收藏家和艺术家勇敢地站出来,组建民营博物馆。市文物局首批推出的5家民营博物馆分别是石文化博物馆、碑志拓片博物馆、驿站文化博物馆、唐三彩工艺博物馆和三彩艺术博物馆。

为了让这些“久藏深闺”的珍贵藏品以更好的面目面对公众,市文物局组织我市文物、文化、艺术的专家和个人收藏家分别在5个即将面世的民营博物馆召开了5场筹建研讨会。很多人会感到好奇:唐三彩工艺博物馆和三彩艺术博物馆,是不是职能重复?赵跟喜解释,唐三彩工艺博物馆展示的高水旺先生的仿古唐三彩,体现的是复古风格;而三彩艺术博物馆,则集中展示郭爱和先生的现代唐三彩,呈现的是时尚风格。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