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博物馆举行“新疆民族文化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网友“zss”在贵网发了一张图,让大家猜猜是什么。他介绍,图上的东西底部是一个圆形的盆子,直径大约40厘米;盆子的中间有一根突起的柱子,高约20厘米,直径15厘米左右;表面平整,看起来像一个倒过来的蘑菇。

网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纷纷回帖,可惜猜来猜去,都没人能猜到答案。

“zss”只得自己揭开了答案:“没人想到吧,这居然会是一块切菜板吧!切好的食物就直接掉进下面的容器里,是不是觉得非常方便。”

原来,这是新疆维吾尔族历史上的木制菜板样式。由于传统的维吾尔族是个游牧民族,经常迁移,把菜板做成这样,方便携带,还很适合在野外使用。切菜时,可以直接放在地上,切好的食物就直接掉进下面的容器里;容器口像碗一样,避免了食物被污染,既实用,又卫生。

在新疆汉族区生活的徐先生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这种菜板已经不多见了。”。

知道这是个日常用具后,网友小豆仙很好奇:“新疆人民日常生活是啥样的?”

“不知道,那就该去博物馆看看新疆民族文化展啊。”“zss”说,这个菜板,他是在贵州省博物馆“新疆民族文化展”上看到的。

据悉,这个文化展由贵州省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时间是2011年8月3日到2011年9月25日,目前正在进行。展览展示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等八个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衣冠服饰99件套,生产生活用具32件,以及几十张反映新疆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相关内容的照片。开展以来,平均每天有百余位市民前去参观,了解新疆风俗的风貌。

“zss”说,展览上有一件若羌县米兰遗址出土的木笔,从外形和笔尖的结构都很像现代的钢笔,让人不禁敬佩先民们的智慧。

看完展出,12岁的小学生魏新宇小朋友说:“这个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古老神秘的新疆,感谢博物馆让我知道那样一个神圣的地方,认识那些令人惊叹的民族。”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