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委员呼吁:发展博物馆事业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博物馆作为人类记忆的符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宣传文明成就的窗口,是一座城市展示魅力气质的名片,是一位公民塑造高尚人格的家园。博物馆作为舶来品,自1905年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建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博物馆始,到2010年底,全国博物馆数量已达3020个。中国博物馆历经百年沧桑,它记载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见证了风雨如晦的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今年,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这一课题,分赴北京、浙江和贵州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感博物馆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目前,博物馆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问题如下:
1.博物馆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博物馆工作所遵循的主要是《博物馆管理办法》,它是2005年制订的,而且现行规范性文件立法层级较低,难以协调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尽管国家明确了有关博物馆支持政策,但具体法律规范仍付阙如。《博物馆条例》迟迟未能出台。
2.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现行博物馆管理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社会力量对博物馆的介入不够,体制上产生了脱节。免费开放后,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存在“守摊”、“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心态。
3.博物馆展示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博物馆拥有丰富资源,但因条件所限无法充分展示。大多数博物馆研究力量不够,学术水平不高,以致有的展览出现讹误。专业人员在博物馆人员结构中占比低,有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虽达数百人,专业出身的只有几个人。
4.欠发达地区博物馆发展滞后。博物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博物馆与常住居民之比:北京为1:10万,浙江为1:22万,贵州为1:61万,全国平均为1:44万。欠发达地区博物馆发展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博物馆是一项国家工程、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为抓手,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使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建议:
1.尽快出台《博物馆条例》,适时启动《博物馆法》的立法程序。对博物馆的定义、设立、终止、藏品、功能等作出明确规定,填补有关博物馆的法规空缺。
2.抓紧制订支持博物馆建设的政策,创新博物馆体制机制。面对博物馆迅猛发展,特别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新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博物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推进以理事会为中心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要完善博物馆管理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考核,防止博物馆成为“养懒人养庸人”的铁饭碗。要加大对博物馆的财政支持力度,科学编制预算,同时开拓博物馆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博物馆专项彩票基金。要加强博物馆馆际交流,发挥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
3.切实提高博物馆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推进博物馆的理论建设和科研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联系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高等院校,组成专家委员会审议各种展览陈列的总体思路、设计框架及说明文字。要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严把“进人关”,设立博物馆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自律。
4.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政策上要倾斜,资金上要加大投入,人才上要多培养。以遵义会议所在地为主要场所建设长征博物馆,与井冈山、延安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民族聚居区和民族文化典型表达地区建设一些民族文化博物馆。
5.稳妥有序地引导、规范和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要解放思想,从思想上真正把民办博物馆放在与国有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享有“同等待遇”。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七部委意见精神制定具体操作规范,进一步明确财税、土地、人事等政策,把支持落到实处。
6.加大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的力度,将博物馆建设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要让民众成为博物馆的核心,让博物馆成为社会的核心。要为观众提供参观便利,通过互动参与增强观众“主人翁”意识,推动由“上博物馆”向“爱上博物馆”转变。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学习功能,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具有基础教育性质的博物馆建设,比如自然馆、科技馆等,使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爱来的“第二课堂”。博物馆自身也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下基层,进社区,拉近群众与博物馆的距离,让博物馆更有亲和力。
国际博物馆学会倡导,“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时代浪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并融入世界的一流博物馆。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钥匙”的博物馆应该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