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历史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不仅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站序幕的拉开,更标志着东北人民长达14年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的开始。为了纪念这段屈辱抗争的历史,在沈阳市“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炸地点,人们建起了一座博物馆,为的是要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只有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才能实现一个民族更伟大的复兴。“九·一八”前夕,记者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我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正好是上午的9点18分。这是个巧合,却十分耐人寻味。

那座我在诸多媒体上见过的“残历碑”就矗立在我的眼前,这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设计者别具匠心的设计,让我们对那个屈辱的日子永远不能忘记,就像一座巨大的碑,刻在我们的心坎上。面对这样一座铭刻着屈辱的碑,我们的思绪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日子。碑上醒目地雕刻着那个日子,那是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初七……碑上被穿透的弹孔和累累的弹痕,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残历碑西南角的广场上,悬挂着一幢铜制的大钟,钟的正面铸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背面则记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站在大钟前,身后就是残历碑,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记住中华民族这段屈辱的日子。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全国抗战的爆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下场”、“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六个部分,向人民讲述了那段血泪斑斑的历史,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牺牲、浴血奋战的抗争精神和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美好愿望。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无论日本侵略者怎样处心积虑地强化对中国人民的奴役,但最终他们以失败而告终。站在历史审判台上的是侵略者,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还是侵略者。在展厅里,我们看到了一组当年审判战犯的场景,用蜡人制作的审判场面让我们大快人心,我们看到了侵略者的下场,那是人民的审判,是正义的审判!

结束参观的时候,正如解说员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在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们举起屠刀?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历史瞬间都是铁打的事实,为什么至今还有人不能正视这段历史?这里的每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都在呐喊,他们在告诉我们什么?

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凝望着高大的残历碑和铜制的巨大警钟,我仿佛听到了“九·一八”隆隆的炮声,仿佛听到了同胞被蹂躏的呻吟,仿佛听到了反抗侵略的呐喊,仿佛听到了先烈的殷切叮咛,也仿佛听到了铜制警钟所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