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花30多万建起私人博物馆 收藏2000件名人墨迹
朱永生和他的“最袖珍博物馆”。
“在浦口有一个史上最袖珍的博物馆,它建在不到100平方米的民居里,展出的是有现代名人墨迹的明信片。”一位叫“wye1981”的网友最近在网上发布了游览浦口的攻略帖,对这个号称是“最袖珍博物馆”进行了详细介绍。帖子很快引发大家的关注,众多网友表示,“住在桥北这么久,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博物馆,它是谁建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这个私人博物馆。
他收藏了冰心、巴金、袁隆平等2000多名人墨迹
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文德东路附近的一个普通居民住宅。走进大门,四周墙壁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框子,里面都贴着一张张明信片,以及各张明信片的说明。记者略数了一下,墙壁上大约有500多位名人的手迹,每一位都是给馆主朱永生的殷切希望或是温馨祝福,其中不少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冰心老人的留言颇具玩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她的爷爷送给她的,现在她又将这句话送给了朱永生。还有巴金老人的留言,虽然只有一个签名,时间是1989年8月18日,朱永生深深记得,当时的巴金老人已经很少再给人题字或是留言了,但是他还是索要到了一张,很珍贵。除了这些大文人外,还有导演孙道临,越剧家戚雅仙、范瑞娟,“豫剧皇后”常香玉,科学家袁隆平等等。
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名人墨迹明信片交易相当火爆,最高单个价格达680元,朱永生的收藏的确具有很高的价值。据介绍,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朱永生已经集起了1000多位名人邮寄来的2000多张明信片,这些人,都是中国可以成为“最”的人:最早的世界冠军、最早发现北京猿人的人,最早获国际大奖的影视明星、“末代皇后”……在这么多的名人墨迹中,一张样式很普通的明信片让老朱最为感慨。《祝酒歌》的作曲人施光南于1990年5月2日因病逝世,去世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人民音乐家”,博物馆里有一张日期为1990年4月17日的明信片,是施光南写给朱永生的。很明显,这是施光南在去世前15天写的。还有一个最神秘明信片,作者的名字未必人人知道,但他的字在中国却必定人人见过,他就是马文蔚,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出自他的手笔。在朱永生的小屋里,有一张马老先生的明信片,随明信片邮寄来的,还有一张小楷书法作品,文字遒劲有力,细看时精彩无比。
一份报纸激发了朱老“抢救名人”决心
博物馆馆主朱永生,是一位普通的市民。30多年来,他历经辛苦收藏了2000多张写有显赫名人手迹的明信片。1977年,朱永生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要抢救中医的文章,这激起了朱永生要“抢救名人”,把名人的精神留传给后人的决心。收到了名人手迹后,收藏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保护它们,朱永生几乎花掉了自己的每一分钱,生活更是节俭到了几乎是虐待自己的程度。朱永生觉得名人墨迹仅仅用于私人珍藏还发挥不了价值,因此他决定开一个私人博物馆,让更多人受到启发。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博物馆资料非常齐全,但在筹备时,最难寻的就是一些名人的早期图片。他不分昼夜地到旧书市场收购各种书籍杂志,然后一页一页地翻查图片资料并剪下来。为了买一本印有明星图片的书,他经常将午饭钱省下来。
朱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一共收集了2000多张名人墨迹题词,制作出100多个展览框,前后花费了30多万元。但由于家里面积有限,所以只陈列了50个展览框,其余的还在特制的盒子里保存着。他下一步的打算是将名人的墨迹全部放上网,这样就能让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学习到众多名人的精神了。很多名人都对朱永生的收藏给予了支持: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的王秀瑛在来信中说,对他的收藏爱好很有兴趣。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在信中这样写道,你是一个认真的人,我佩服你这样的性格。守着这巨大的精神财富,朱永生尽管很清贫,但他很满足。
文化部门全力支持私人博物馆
“私人的博物馆缺乏资金支持,运转比较困难,收藏品多数时间只能自娱自乐。”当问到哪来的钱来办博物馆时,朱永生无奈地说。记者了解到,很多私人博物馆多是家庭类博物馆,比较简陋,而且开办后难以为继,很难发挥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功能。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文化部出台的博物馆申办办法,博物馆须经过审批才能开馆,每年的开放时间不能低于200天。记者了解到,老朱的私人博物馆并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勉强支撑着。老朱的私人博物馆虽然免费开放,但由于只有他本人及家里的一两个人兼顾照看着,平时都是锁着门,如果有人来参观,只能先预约时间才会开门。去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民办博物馆是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土地、审批准入方面要给予应有的政策支持和推进。记者昨日从浦口区文化局了解到,文化部门全力支持朱永生个人开办收藏展览馆,下一步要将他的博物馆纳入相关发展规划,给予场地上资金上的支持。这点让老朱兴奋不已,毕竟,作为民间收藏家,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私博”的梦想,老朱说“生命因收藏而与众不同,值了。”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