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文物博物馆事业硕果累累
“曲阜片区”是大遗址保护国家战略的六大片区之一。
山东省文化遗产片区规划图。
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奠基仪式。
2011年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硕果累累
“七区两带”等上榜十大关键词
■全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为去年的3倍
■共破获盗掘古墓葬、盗窃、倒卖文物等犯罪案件近1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多名,追缴文物60余件
■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155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创新进取、硕果累累的一年。
新机遇新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也为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意见》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尤其是《意见》第八部分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防范体系,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好尼山论坛等。这些工作要求,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经省全委会讨论通过并写进省委文献中,这在我省是第一次。
央省合作
3月16日,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协议》。
根据框架协议,国家文物局把我省“曲阜片区”、大运河山东段、齐长城、沿海明清海防与近代建筑群,以及鲁国故城等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列入全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六片四线一圈”战略框架及项目库,涉及文物保护项目300多个,并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我省将加大文物保护及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事业综合发展水平。
为此,我省重新组建了省文物局。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成立了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将文物保护重点项目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财政设立了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全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大幅度增长,达到去年的3倍。
七区两带
11月28日,《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最大亮点是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突出文化遗产的区域特色,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将全省分为“七区两带”,分别为曲阜片区、淄潍片区、泰山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半岛片区、沂蒙片区、鲁西片区,以及大运河、齐长城两条文化带。根据《规划》,“十二五”文物工作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实施推动黄河三角洲片区盐业遗址群保护、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半岛文化片区沿海海防设施和近代建筑群保护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文物保护园区。
据悉,《山东省文化遗产片区保护规划大纲》已经编撰完成,正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
大遗址
我省今年开始实施大遗址保护战略。“曲阜片区”是大遗址保护国家战略的六大片区之一,是山东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的核心工程、龙头工程。“曲阜片区”保护总体规划即将编制完成。以鲁国故城、南旺分水枢纽、大汶口遗址三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维修保护为核心项目。
目前,全省2011-2013年亟需实施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工作方案编制完成。齐国故城、两城镇遗址、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完成立项申请。“十二五”期间,全省列入国家保护战略的大遗址保护规划将编制完成100%,保护工程、展示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启动50%。
文化新地标
山东博物馆自去年11月16日开放以来,依托一流的“硬件”设施,狠抓内部管理和便民服务“软件”建设,累计接待观众突破180万人,荣获多项殊荣,成为山东省的文化新地标,展示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举办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暨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理事会2011年会议。《明代鲁王展》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最佳服务奖”。“山东历史文化进校园”、孔子讲堂特色国学推广等活动成为山东社会教育实践的品牌项目。
“山东博物馆效应”带动了全省博物馆建设,今年烟台市、临沂市、文登市、东平县、利津县等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省博等6个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建设陆续启动,馆藏文物保护、展示条件和安全设施大为改善。
文物保护条例
今年是《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实施第一年。《条例》紧密结合我省文物工作实际,在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委托执法、文物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突破和创新,为我省文物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条例》,全省加大文物普法、执法力度。《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列入了我省“六五”普法规划。
在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的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全省共破获盗掘古墓葬、盗窃、倒卖文物等犯罪案件近1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多名,追缴文物60余件。
文物普查
历经全省文物工作者五年的艰辛工作,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任务今年底圆满完成。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1155处,占总量的近70%,评选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充分展示了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蔚为大观的古遗址,风格迥异的古墓、石窟寺及碑刻,古色古香的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历经岁月的近现代遗产,向世人诉说着历史和沧桑,彰显着山东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
文化遗产日
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落户济宁市,是这一全国性文化盛事首次来到山东乃至江北地区。
今年,全省文物系统结合“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等文物节日,围绕“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蓬莱阁杯·山东省第五届讲解员大赛”等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惠及民生
以人为本,惠及民生,使大遗址保护、考古公园建设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正在成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
全省文物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先安排,重点推动,完成了西气东输、京沪高铁、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国高青兰线、日兰高速、锡盟至南京特高压工程等60多项重点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和保护工作。
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向社会开放三年多来,我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27家,达总数的85%以上。全省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次在2000万以上。
定陶大型汉墓
“定陶大型汉墓”自发现之初就被赋予特殊的考古意义。去年10月开始科学考古发掘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考古专家认为,该墓葬的“黄肠题凑”形制独特,木椁保存完好,结构清楚,在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属罕见,是山东地区迄今所见等级最高的古代墓葬,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