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军号 记录着一位英雄小八路的悲壮历史

在第一展厅麻田总部一栏内陈列着一把军号,这把军号虽然残缺不全,有点变形,但是它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因为它是战斗的号角,胜利的号角,它回响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子崔振芳烈士不朽的精神。
崔振芳是山西洪洞县人,从小家境贫寒。1937年,年仅13岁的他就参加了八路军,14岁被调到总部特务团司号班学习司号通讯技术,16岁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七连当司号员,当时七连就驻扎在黄崖洞。黄崖洞地处太行山脉,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被我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等总部首长亲自勘察选中,在这里创建了兵工厂,每年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16个团,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军为了摧毁这座兵工厂,纠集了三十六师团五千余重兵向黄崖洞扑来,当敌人距我阵地100米左右时,司号员崔振芳吹响了军号,我军战士凭借天险,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群,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11月11日,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敌寇趁着漫山迷雾,又集中兵力,分三路向我军阵地发起了攻击。连长命令崔振芳和卫世华两位机智勇敢的小战士专门投掷手榴弹,重点把守南口。南口是山涧的出口,也是进入黄崖洞的唯一通道,如果把黄崖洞比做一个瓮,这里就是瓮口。沿着抬头只见一线天的曲折峡谷走到尽头,转弯处只见一边是深潭,一边是峭壁,顺着峭壁只有一条一步宽的靠山石梯,上下两段石梯中间的深沟用一个吊桥相连,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岁的小号兵崔振芳就坚守在这里。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两名小战士毫无惧色,奋不顾身地英勇抗击,战斗中卫世华的手臂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打断了,崔振芳马上把战友救护下去,阵地上只剩下了他一人。整整七天七夜,崔振芳就这样孤身战斗在陡崖上,居高临下,投出了100多枚手榴弹,炸死敌兵数百人。最后,所有的手榴弹都打光了,人也累得爬不起来了。这时他听到了增援部队赶到的呼喊,使尽力气刚站直身体准备迎接战友,不料却被一块炮弹崩起的石块击中了喉咙,顿时血流如注……。小号兵倒下了,与他相伴的只有那把心爱的军号。冲上来的一班长王兴国,噙着泪水捡起这把军号揣在怀里,振臂高喊“为崔振芳报仇,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愤怒的炸弹带着战士们满腔的仇恨飞向了敌群,爆炸声伴着巨大的气浪,整个山谷地动山摇。
黄崖洞保卫战胜利了,这次战斗取得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小英雄司号员崔振芳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也创造了凭险据守,以一当百的跷勇战绩。
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黄崖洞做护林员的张书祥老人,当年也曾参加了那场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保卫战,每当回忆起小号兵崔振芳的时候,他的眼里总是充满了泪水:“那是个多好的孩子啊,每天早早地起来站在鸡冠山的顶尖上吹号,那红绸穗子在他胸脯上来回的飘……。那次战斗,他一连写了五份决心书,首长才点头同意让他上了前沿阵地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把崔振芳烈士遗留下来的军号,虽然有些残缺不全,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变形了,但它是战斗的号角,是胜利的号角!这把军号与黄崖洞遍布四周的明碉暗堡共同印证了英雄儿女们可歌可泣的铁血之战,那苍翠险峻、峭拔耸立的峰峦与红石屋顶,石块垒砌的兵工厂房,把黄崖洞保卫战这一气壮山河的史实,凝铸成了亘古不灭,令人景仰的革命丰碑,永远矗立在太行山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