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家藏书札捐赠国家图书馆

6月23日,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现场举行了“王若飞家藏书札捐赠仪式”。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参加了仪式,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了仪式。仪式上,王若飞之子王兴、儿媳张延忠将家藏多年的书信、照片、书籍等资料捐赠给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

王若飞家藏书札写于1945年至1946年间,大多是友人、家人、学生写给王若飞舅父黄齐生的书札,共计19通26叶。黄齐生(1879—1946),原名禄祥,又名鲁连,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贵州安顺人,中国教育界的先驱者、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将幼年丧父的王若飞抚育成才。舅甥俩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共同并肩战斗。陈毅同志曾有诗描述道:“黔南王若飞,椿萱早见背。黄公代怙恃,抚养劳寝馈。琢磨成美材,大名扬海内。”1945年8月,王若飞随同毛泽东、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之后留在重庆与国民党继续接洽。1946年2月,国民党露出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制造了“校场口事件”。黄齐生受毛主席和延安各界人士委托到重庆慰问被国民党特务打伤的郭沫若、柳亚子等人。1946年4月8日,在从重庆飞赴延安途中,黄齐生与王若飞、叶挺、秦邦宪等人不幸遇难。

捐赠书札中有林伯渠、谢觉哉、王明等人的信件。其中,林伯渠在给黄齐生信中提到他曾送给黄齐生《延安府志》、《保安县志》,以备翻检延安的历史故事。此外还有1945年11月15日王若飞妻子李培之写给黄齐生外孙李光绳的信,1945年10月,李培之带着儿子王兴(信中的“毛毛”)从延安飞赴重庆参加干部审查工作。此信描写了沿途和刚到重庆时的一些家庭生活趣闻。信中,毛毛一心想着回延安,“有时说愿意一个人和周伯伯(周恩来)回杨家岭”,读来十分有趣。黄齐生对这批信件尤为珍视,不仅将其粘贴成册,还加钤“石公”、“黄印鲁连”等收藏印章。

近日,王兴、张延忠夫妇从报端获知国家图书馆正在举办“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主动与国图联系,希望将家藏多年的书信捐赠国图,希望更多观众能通过革命家书了解革命斗争的历史。

周和平致辞中指出,捐赠仪式虽然简朴,但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文献记载了在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重要人物的历史事件,至今还闪烁着它的光芒,对今人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是研究党史和近现代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把革命历史文献利用好,让它们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使党的光荣传统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和发扬。

作为国家总书库,革命文献、名家手稿是国家图书馆重要的特色馆藏之一。经过数十载不间断的征集,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捐赠,目前,馆藏革命文献总量已达1.1万种、1.5万册(件),近现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化名人及历史人物的手稿达500位名家4000多种。6月19日,薄小莹同志将父亲薄一波同志亲手批复调拨《赵城金藏》的珍贵档案捐赠国家图书馆;现王兴、张延忠夫妇又慷慨捐赠革命家书,进一步充实了国家图书馆革命文献和名家手稿收藏,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革命英烈们对民族、对人民的贡献。

“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大型文献展览,展览通过馆藏革命历史文献展现我党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家图书馆希望社会广泛参与,使更多珍贵革命文献进入国家图书馆,得到保护和弘扬;使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同时,国家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这些文献的作用,使其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附:

周和平在王若飞家藏书札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