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粗心藏家5万元宝贝鉴定完忘记取走

  马家窑的彩陶罐、明清瓷器、汉代铜镜摆满书架……本报24日报道藏家杨先生近日在杜甫江阁千年一品收藏会所用废旧报纸随意包裹的一把古剑,经专家鉴定后价值30万元,专家对于这位“粗心”藏家,忍不住直呼“报纸对不起古剑”。近日记者跟随文物收藏著名专家张宁教授走进藏家杨力家中,发现他家藏有大量精致皈依瓶和彩陶,但是这些“宝贝”摆放随意,这位“粗心”的藏家介绍自己的藏品经也很淡定地称“一切随缘”。

  家里瓶瓶罐罐百把个他要写本收藏书

  藏家杨力以收藏为爱好近20年,起初他爱好收藏邮票和磁卡,后来爱上了收藏钱币—— “我手上有第一套人民币,现在有人出价370万元,我都不愿意卖。”

  钱币和瓷器,尤其是高古瓷器是杨先生收藏的“最爱”。记者看到,在他家中摆放有各式皈依瓶,瓶体修长,颈部堆塑日、月、云、龙、虎、龟、蛇、鸟、鸡、犬、鹿、马、人物等,杨先生说自己很想写一本关于皈依瓶鉴赏的书。

  虽然收藏项目广泛,但是杨先生并不是个“较真”的人,买到了赝品他就随手往车库里放,前几天拿着瓷瓶经专家鉴定完价值5万元,他甚至粗心地把瓷瓶落在了收藏会所。“我相信缘分,如果这东西不是我的,掉了也就掉了。”说起自己的“收藏经”杨先生表示,要熟知历史和地域特征,比如,“‘两汉文化在徐州’,因此我特意去徐州收了很多汉代釉陶。”然而他总结道收藏还是要随缘。

  专家建议——收藏要有地方特色

  张宁教授告诉记者,喜欢收藏的藏家们,往往要经历藏品有广到精的过程。“收藏到一定阶段,要由注重藏品数量向注重藏品的品位发展。而在长沙的藏家们,可以收藏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藏品,比如说长沙窑。”张宁表示,长沙窑在唐代时的釉下彩技术为当时领先,许多长沙窑上还写有诗句,画有胡人形象,这些都为其增加了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