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品拍卖之困

  行艺术品拍卖之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成交总额、天价拍品外,春拍的各种信息、话题与讨论声似乎正在淡去。然而实际上,春拍的时间表并没有完结,南方的一些拍卖公司即将亮相春拍。6月18日上海泓盛,6月23日浙江佳宝,7月2日上海朵云轩,7月16日西泠印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朵云轩2011春拍 林风眠 彩笔清韵册8开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不过,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北强南弱”的格局却没有随之改变。有业内人士表示,仅仅是中国嘉德一家公司的成交额,就有可能比全部南方公司全年拍卖会相加的成交额还要高。


  然而,在中国拍卖行业起步之初,南方拍卖公司曾经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1986年,新中国第一家拍卖行——国营广州拍卖行正式成立,中断30年的中国拍卖业进入恢复、试点阶段,不过此时的拍卖业发展十分缓慢。


  1991年,深圳成立两家拍卖企业,1992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帷幕正式拉开。这一年,深圳和北京两地举办了艺术品拍卖会,10月份,深圳举行了“中国当代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 ,揭开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首页;同年“92北京国际拍卖会”成交文物与艺术品260件,成交金额300万元。


  1992年8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艺术品拍卖公司——朵云轩在上海创建成立。1993年5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开始了第一个繁荣期,也开始了20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南方的拍卖公司在内地艺术品拍卖行业复苏之时走在了前列。1995年,上海朵云轩与中国嘉德、北京瀚海等六家企业成为国内第一批拍卖文物试点单位,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迎来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第一个高潮。


  与拍卖中心渐行渐远


  国内艺术品拍卖第二个快速增长期开始于新世纪,2001年拍卖成交总额为11.39亿元,到2003年达到35亿元,2004年全国艺术品成交额达到59.9亿元,2007年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这一阶段,北方拍卖公司逐渐发力,占据了拍卖市场的大部份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翰海2004年春拍 陆俨少杜甫诗意册 成交价格:69300000.00 元


  在2004年,中国嘉德全年成交额达到10.65亿元左右,北京翰海成交总额为11.839亿元左右,仅此两家拍卖公司就占到了全国成交总额的1/3强,这一年上海朵云轩的成交总额为35547.8万元,虽然与历年成绩相比有所增长,但是与北方拍卖企业相比仍显逊色。而据统计,曾经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起步阶段占据重要位置的深圳拍卖业在新世纪以后开始走下坡路,2007年深圳拍卖企业数量保持在80家左右,但成交总额仅有54亿元,2008年成交额降至37亿元。


  也是在此阶段,如今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佼佼者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永乐等公司纷纷成立。这些后起之秀逐步发展壮大,瓜分了艺术品市场很大的份额,促进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的形成。


´,´

  南方市场新核心的崛起


  然而,就在北方拍卖公司进一步蚕食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之时,位于杭州的西泠印社的创建和成立为南方拍卖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2004年2月,在杭州西湖附近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西泠印社举办首场艺术品拍卖会,总成交额达到1.96亿元,成交率达到95%,创下全国艺术品首拍的最高纪录。其中,国内首个“中国书画金笺扇面专场”和“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专场”成交率达到100%。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泠印社2007年秋 王铎 草书诗卷 手卷局部


  2006年为了应对竞争,西泠拍卖远赴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区进行拍品征集,同年,西泠推出首个“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成交率达到98.7%,引起广泛关注,彰显了西泠印学文化。2007年秋拍中,明代书法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刷新王铎作品的世界记录,同时也成为明清书法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单件作品,同年,西泠总成交额达到6.4亿元左右。在成立的短短3年时间里,逐渐形成了西泠印社的特色,成为国内拍卖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差距拉大 面对现实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过由于国内大的经济环境的抗压能力,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过暂时的低迷之后,在2009年逐渐恢复活力,到了下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升温迅速,成交量加大,资金入场明显。中国嘉德在这一年的春季成交额接近6亿元,而秋季时候成交额翻了一倍有余,超过15亿元,北京保利成交额也超过15亿元,北京翰海、中贸圣佳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泠印社2009年秋 金农 花果册 成交价格:3976万元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到14.4%,这其中,北京的贡献度超过六成,并且从这一年起,中国艺术品开始了“亿元时代”的征程。2009年秋拍中,清代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中贸圣佳拍出1.34亿元,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在北京保利拍出1.69亿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局事帖》在北京保利拍出1.08亿元,《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在中国嘉德以1.008亿元。北方拍卖市场率先引领中国艺术品进入了“亿元时代”。虽然这一年西泠印社春拍总成交额达到1.48亿元,并以88%的总成交率再次位居全国之首,全年总成交额超过9亿元,但这些显然都已经被“天价”的光芒所掩盖。


´,´

  2010年,北京保利全年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超过91.5亿元,中国嘉德高达75.5亿元,匡时总额达到21.85亿元……这些数字与纪录在接受人们赞叹的同时,对于南方拍卖市场来说更有些望尘莫及。同年,已经被人们成为江南第一槌的西泠印社全年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为17.3亿元,而老字号上海朵云轩的成交总额为6.959亿元。在数字巨大差异的背后,唯一可以让人欣慰的就是,在亿元拍品频现的时代,南方艺术品拍卖诞生了第一件亿元拍品——2010西泠秋拍中八大山人《竹石鸳鸯》以1.187亿元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坚持特色 稳步发展


  尽管南方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与北方市场的差距,但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北强南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南方拍卖市场起步较早,但是目前成熟度并不如北方。原因在于一方面,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对拍卖行业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氛围,琉璃厂历史悠久、潘家园荟萃南北,在拍卖行业恢复之前,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藏家、买家就已经汇聚于此,进行交易买卖。其次,拍卖行业竞争加剧,拍品资源紧张,北京市场上的各大主要公司纷纷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南方拍卖公司规模普遍较小,难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曾经被热炒得“浙商拍客”逐渐淡出拍卖市场,再加上买家在不同拍品的认同度上的存在地域性差异,如广州拍卖市场书画就以岭南画派作品为主,虽能吸引部分买家,但难免造成大部分买家的流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京经典 石涛 闽游赠别山水卷 成交价格:1.35亿元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拍卖市场可以用南北来区分、比较。而是应该打破南北之分,形成整体的市场格局。只要是存在南北之分,就说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成熟。中国艺术品市场在部分硬性指标纷纷达成的时候,如何提升市场整体的成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西泠印社陆镜清曾经表示,“暴涨”并不代表真正的实力,南方的拍卖公司有自己的优势与学术方向,追求细腻而又深度的文化。虽然未来整个华人拍卖的重点在北京,但是南方拍卖公司仍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西泠希望能从普及推广的层面上,让更多贴近生活的艺术品进入收藏群体。


´,´

  虽然北方拍卖公司占据着艺术品市场的大多数份额,但几个公司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拍卖公司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是目前拍卖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反观南方拍卖市场,成立10年的上海敬华拍卖、成立16年的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有20余年历史的上海国拍都保持了稳步的发展态势,成为南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2011春拍 期待飞跃


  2011年的春拍依然在进行中,近日上海拍卖行春拍中,吴湖帆《春江泛舟》横批成功拍出1545.6万元,每平方尺单价达376.97万元,一举刷新吴湖帆画作成交额和成交单价两项纪录,为南方艺术品春拍打下不错的铺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朵云轩2011春拍 谢稚柳 秋园芳艳


  接下来将有6月25日举槌的博古斋、6月26日上海工美、6月27日上海鸿海、6月28日上海天衡、6月29日上海嘉泰,7月1日上海道明举办春季大拍。两家南方拍卖行业的龙头上海朵云轩和西泠印社也将于7月2日和7月16日相继举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泠印社2011春拍 程十髮(1921~2007) 飼雞圖 泥金設色紙本 成扇


  江南自古都是鱼米之乡、繁荣富庶,出现过许多大的书画家、收藏家,藏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尽管国内拍卖公司“北强南弱”的现象暂时存在,但是不会永久存在下去。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不断成熟,南方拍卖公司找准自身特色,抓住发展良机,定能在艺术品市场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