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隐者圣思:一器永流传
此杯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属饮茶类器具。当代紫砂大师顾景州在《宜兴紫砂壶概要》盛赞其制作技巧之精细,形象之完美,结构之纤密,在古今陶瓷工艺技巧中,视为观止。作者圣思,明朝艺人,姓不详,一说姓“项”,一说姓“蒋”。
这件紫砂桃形杯原为江苏宜兴储南强先生珍藏,本世纪50年代初,储先生将其慷慨奉献给国家,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储南强先生曾于1924年请裴石民(公元1892—1977年)为桃形杯配置底座,内有题记,曰: “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廿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壶底叶小损微跛,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复以鄙请,为此杯加一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足。遂为之记略,兼扬其艺绝,以光于陶史为二美”。但此题记为谁所作,却不得而知。
这件紫砂桃形杯,由杯和座组合而成,以肥硕半桃为杯,桃尖作流,妙趣天成。通高8.4厘米,杯高7.0厘米,口径10.5厘米。它以连枝切开的交桃作杯,内外壁平整乌润,整个杯将桃的枝、叶、果有机相联。桃子丰硕肥大;与杯柄相连的枝干,古老苍劲,盘屈连叉,蕴含“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之意。参差扶疏的大小桃叶,紧贴杯壁,显得意气风发。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了活力。而稍稍伸出的叶端、小桃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个支撑点,使桃形杯稳定在底座上,桃杯外沿下,还刻有“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诗句,署名“圣思”,并钤“圣思所作”阴文小印一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