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甲骨

    西周甲骨指年代为西周时期的占卜甲骨。


    西周甲骨发现始于1952年(一说以1951年陕西彬县出土卜骨为西周甲骨发现开始),迄今已经公布401片,其中卜骨12片,卜甲389片。先后发现甲骨的地点有洛阳东关泰山庙、山西洪洞赵坊堆、北京昌平白浮、房山镇江营、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陕西丰镐张家坡、岐山凤雏、齐家村、强家村、礼村、周公庙、湖北襄樊檀溪村等地。这些发现中又以陕西岐山周原甲骨最为重要。


    建国之前,学术界将甲骨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安阳殷墟甲骨方面,由于没有大规模的西周甲骨发现,西周甲骨研究一直处于空白。50年代以来,西周甲骨不断出土,学术界开始意识到殷墟甲骨之外的占卜系统的存在。李学勤首次指出山西洪洞赵坊堆遗址所出甲骨为西周甲骨。此后各地零星出土的西周时期甲骨被先后发表,学者们得以进行讨论和研究。如邢台南小汪1991年出土西周甲骨1片,上有两组卜辞,是邢台地区首次发现的一片西周卜骨,对于研究西周邢国历史有重要意义;北京琉璃河出土有“成周”卜甲1片,对于整个遗址断代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表明琉璃河遗址最早年代在西周早期偏早阶段,对于研究燕国史以及北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如在房山镇江营出土的1片筮数卜甲,其资料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占卜内容也有很大裨益。历年出土西周甲骨的地点,多为西周王朝建立前后的政治中心和诸侯国的都城遗址,或少数的西周聚落遗址(或墓葬)。而西周中心地区出土的甲骨上,目前已经解读的信息中包含有大量的政治信息。如周原岐山宗庙出土的甲骨卜辞直接反应了灭商之前的周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政事活动,为以往文献和金文材料所不见,填补了重大历史空白。

 

 

周公庙甲骨


    對於西周甲骨的整治、鑽鑿形態、卜法、文字契刻方面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是在殷墟甲骨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的,而與殷墟甲骨有不同本質,是時代進步性的表現。在甲骨整治方面,西周甲骨用龜主要用龜腹甲,卜骨主要為牛胛骨;在鑽鑿形態方面,西周甲骨一般是方鑿,排列整齊、密集。個別的也有圓鑿;歷年各地出土的西周甲骨施灼后正面顯示出共同的兆紋作風;刻辭甲骨一般以骨臼一方為下,與殷墟以骨臼上方為上的作風完全相反;西周甲骨上的文字一般很小,字跡纖小,需要放大數倍才能辨識。但是近年來周公廟發現的甲骨中有“文字形體大、運刀流暢、刻劃有力”的甲骨出現。由於目前西周甲骨出土依然較少,相關特徵還有待于新的材料來補充驗證。


    目前對於西周甲骨的分期有學者將其分為文王、武成康王、昭穆王三個時期。而隨著2003年岐山周公廟兩次甲骨的發現材料的刊佈,西周甲骨的分期研究也將更加深入和完密。


參考資料:

    劉一曼、馮時《甲骨文概論》,《中國書法全集•商周甲骨文卷》,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
    王宇信:《中國甲骨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