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艺术巴塞尔(Art Basel)最佳展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哈利·卡拉汉(Harry Callahan)作品“Light Patterns, Detroit”在Bruce Silverstein画廊展出。


  尽管本届艺术巴塞尔首次亮相了来自黎巴嫩、泰国、匈牙利等国的画廊,看起来仿佛在全球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不过,它在根本上还是保持着非常欧化的形势,外加少数几个来自美国和英国的顶尖经销商。虽说如此,当谈及展出艺术作品的质量时,艺术巴塞尔仍然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艺博会。具有重要影响的展位比比皆是,要列出一份十分精确的“最佳-最差展位”的名单是比较片面的,以下这份名单只能是概括地列出了本次艺术巴塞尔的最佳展位。


  位于入口处的m Bochum画廊再一次证明: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圆弧形钢制雕塑在于狭窄空间中展出时具有更加重要的纪念价值。“Siamese”(1988)充满了该画廊的整个展位。有的时候,卖出一件价值不菲的大师作品比卖出许多件小作品要容易得多,不过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商业策略。任何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画廊在赔钱。


  Hauser & Wirth画廊以及L&M Arts的展位都非常棒。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可以开心地买下任何一件它们的展出作品。杰夫·昆斯(Jeff Koons)在L&M Arts展出的雕塑作品“Walrus Seal Trash Cans”(2003-2009)可以说是迎合低级趣味的滑稽作品中的杰作。Hauser & Wirth画廊与L&M Arts还展出了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最优秀的雕塑作品,它们中的任何一件被摆放在任何一个人的家中都会让人觉得十分地心神不宁。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皮埃尔(Pierre Soulages)作品“Peinture”在Bernard Jacobson画廊展出。


  临近的Bernard Jacobson画廊选择了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的纸质作品——不是只展出了一两件,而是整个展位都是他的作品。这使得该画廊从众多的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紧靠那些面向单个艺术家的画廊展位,Michael Werner画廊展出了许多值得入手的西格玛尔·珀尔克(Sigmar Polke)的作品以及其他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Helly Nahmad画廊也展出了米罗( Miro)、布拉克(Braque)、莫兰迪(Morandi)等艺术家的一流作品。


  想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吗?皮埃尔·保罗(Pier Paolo Calzolari)对我来说就是此次艺术巴塞尔上的宝藏。他在佩斯纽约以及Marianne Boesky画廊分别展出了一件和两件作品。这位与贫穷艺术(Arte Povera)有关的意大利艺术家在雕塑创作中频繁地采用了制冷部件,现在的它们看起来与40年前被制作出来时一样新鲜和有活力。它们证实了对艺术的语言和实质不断的重新思考。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吉姆·狄恩(Jim Dine)作品“The Blond Girls”在佩斯画廊展出。


  另外,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创作于1938-41年间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在Washburn画廊展出,保守地定价为300万美元;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一幅极好的画作在Kukje/Tina Kim画廊展出,标价470万美元。另一些更容易负担得起、但是同样值得收藏的作品是乔米·普伦萨(Jaume Plensa)在Lelong画廊展出的雕塑,以及在Continua画廊展出的其它形式的作品——该画廊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力的画廊之一。埃文(Evan Penny)在Sperone Westwater画廊展出的古怪、高度写实、雕塑般的自画像可以说是艺术巴塞尔上最能立即吸引人眼球的作品——它们是如此的栩栩如生,来往的观众都为之驻足停留。 Freymond-Guth画廊展出的已故艺术家西尔维亚(Sylvia Sleigh)的作品在我看来也很值得一看,尽管我不太清楚展出作品是不是这位艺术家的最佳作品。另外,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在Massimo De Carlo画廊展出的墙面绘画、库尔特·史威斯(Kurt Schwitters)在Andrea Rosen画廊展出的拼贴作品(我很好奇她的原材料是从哪里获得的)、哈利·卡拉汉(Harry Callahan)在Bruce Silverstein画廊展出的摄影作品以及汉斯·阿尔普(Hans Arp)在Mitchell-Innes & Nash画廊展出的青铜雕塑都很值得一看。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弗雷德里克·索默(Frederick Sommer)作品“Untitled”在Bruce Silverstein画廊展出。


  本届的艺术巴塞尔上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很难从中挑选出糟糕的作品。评审委员会在剔除劣等作品这方面做得很可靠——尽管有报道称他们太过吹毛求疵了。不过,将其局限于欧洲与美国经销商中就无法反映正在逐步全球化的艺术世界。主办方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也可以说是一次机遇——对未来艺术巴塞尔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