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艺术定价?价格与价值能划等号吗?

  古今中外,艺术与金钱的纠结能写成几卷大部头。近日又有新素材问世,收藏家刘益谦说:“我是不大懂艺术。但是,我认为艺术本身没有价值,只有被资本发现之后才有价值,全世界都是这样。 ”


  刘益谦每年在拍卖中投入几亿元,据说藏品可与博物馆媲美,他当然有资格挥舞支票簿,为艺术品划价。随着基金、份额交易纷纷现身艺术市场,类似言论越来越多,比如“艺术品根本不可能做出准确估价。只要进入买卖,就是钱说了算”。在拍卖现场,艺术品被量化为一二三四五,有没有参加过重要展览、送过几次大型拍卖、是否出过画册……都是增添身价的筹码。如果它的前任藏家是名人,价格即使不能再添一个零,翻倍一定没问题。至于艺术品本身的素质,倒成了次要环节。


  按照这种价值推衍方式,每年各大电影节,大可省去评选影帝影后环节,用片酬、票房论演技;歌星也不必为年末评奖较劲,谁的唱片最卖座、出场费最高,就是当之无愧的No.1。影视圈、音乐圈常把商业运作、盈利数字挂在嘴上,而艺术圈一向清高地与金钱保持距离,没想到现在倒成了铜臭味最重的地方,叫人失笑。


  这几天,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正在热闹举行。作为“艺术界奥林匹克”,巴塞尔艺博会云集35个国家2500多名现当代画家,少见中国艺术家身影。Art Statement单元里,27位艺术家参与,中国艺术家1位,ArtUnlimited单元里,62位艺术家参与,没有中国艺术家。在拍卖市场全球最高价位且仍健在的艺术家前10名中,中国有6位。当然,我们可以用中西文化差异为数字反差辩解。不过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句,价格真的可以与价值划等号吗?


  巴塞尔艺博会控股下的香港国际艺术展,明年全新亮相,届时好勇斗狠的中国艺术会继续靠着资本大树乘凉?但愿有不同的答案出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