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童:用影像艺术勾勒游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独立影像记录人徐童作品


  “鲜活、生猛”,这是业界对独立影像记录人徐童作品的评价。入行四年,年逾不惑的徐童凭借《麦收》、《算命》两部作品已一路斩获国内外多个影像奖,第三部作品《老唐头》在继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次放映后,不久又将赴韩国首尔数字电影节展映。突然间,徐童成为中国独立影像的一面旗帜。然而徐童始终以一介“游民”自称,冷静划清身份界限,并声称希望用影像的形式让一个在历史和现实中长期隐形的“游民社会”得以显现。


  徐童,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摄影专业。近二十年里,徐童在艺术领域干过很多工作,用他的话说,“前十几年为了谋生干了很多事,2000年之后才开始回到本专业干当代艺术”,做图片摄影,拍过实验短片。


  2007年初,徐童在强烈的写作冲动之下完成七八万字的小说《珍宝岛》,那是“有很多故事,自己的经历,别人的经历,有一种有话要说的感觉”。但在写完之后,他感到还不过瘾,觉得身边接触到的人和事还需要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便拿起摄影机很顺手地拍摄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麦收》。


  《麦收》跟踪拍摄了一位性工作者苗苗的故事,在获得业界好评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对于纪录片伦理的激烈讨论。有争论却无定论。在眼下筹备的第四部作品中,主人公是老唐头的侄子,生活状态“暗无天日”。


  《麦收》、《算命》、《老唐头》三部作品现在被业内评论者称为“游民三部曲”,而徐童表示,他会将游民的故事继续讲述下去,用片中的个体呈现去勾勒出一个社会群像。“人们能在看完我的片子后,了解到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个游民群体,中国有这样的隐性社会存在,这就是我作为作者最大的满足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