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1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史上最拧巴的雕塑家Tony Cragg在Buchmann画廊推出了一件不拧巴的木雕。其优美的几何线条,确实与假山石的自然纹理截然不同。Tony Cragg审美对象的每一次旋转、扭曲,都有根有据,与电脑数码技术息息相关,一丝不苟,强调人工之美。而中国的假山石雕塑则强调浑然天成之美。这就是中西审美差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在纽约与洛杉矶玩双城记的L & M画廊展出丽莎-劳LISA LOU的雕塑《该死的》。偷禁果、失乐园的亚当夏娃痛哭流涕。雕塑通体坠满金色玻璃晶片,犹如金装,光鲜亮丽,将一个原罪故事装点得煞是艳俗,反差巨大。生于1969年的美国人丽莎-劳是当今世界著名女性艺术家之一,Deitch、白立方都推过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放倒警察!这是多少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借助倒置的雕塑警察,轻而易举地做到了。一旁还有一位警察现身说法!原来颠覆社会权威可以如此直截了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面对艺术家装置塑造的光学虫洞,两准备投身时光隧道的老外临时犹豫了!重新做人,多好的机会!还有神马割舍不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脑子上长一双眼睛?这是2011艺术巴塞尔的某画廊展出一件令人发噱、又让人头皮发麻的雕塑。世人总是有脑的不长眼,有眼的不长脑。现在好了,这哥俩长一块了,同体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后人类?那种幽深、幽怨的目光,把人类伟大思想的发源地——脑组织衬托怪物兮兮、神经兮兮,反倒蛮卡通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2011艺术巴塞尔画廊展位上,有一件作品深得美国人欢心。这件白色雕塑再现了美国永不沉没的经济航空母舰——曼哈顿。艺术家塑造的曼哈顿缩微模型呈现了城市真实景观。像一只巨大的中国点心——烧卖。曼哈顿那么秀色可餐?引无数中国国企资本竞折腰?买断纽约物产走的是日本人经济泡沫化老路吗?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2111年艺术巴塞尔的“艺术无极限”特别展,寻常作品处处见。克里斯汀-安德森(Christian Andersson)庞大的巨石阵,如同积木一般平常。巨石是用聚苯乙烯、石膏造的假。美其名曰《永远,致R.M.》。安德森认同的是艺术史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艺术史写作带来的变异性、新的可能性和时间线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14日艺术巴塞尔开幕,依然买家踊跃,红点乱飞。整个底层大画廊区,去年颇走红中国艺术家军团却人间蒸发!走遍高古轩、阿奎维、玛丽安-古德曼和佩斯画廊,似乎未见一件华人艺术家作品。楼上画廊区,除香格纳、维他命、麦勒画廊仍不懈推出中国艺术家外,其他画廊仅现王度、严培明等一两件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艺术巴塞尔"艺术宣言"展览单元中,长征空间展出艺术家周啸虎的装置,动画系列作品。当代中国各种陈旧意识形态的话语残留和仪式感残留,一直是周啸虎以幽默、超然态度持续质疑和反讽的对象。他的玩偶已从紫砂泥更新为白色的树脂,具大理石质感,演示着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中的各种现实版国际笑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2011年艺术巴塞尔“艺术宣言”展览单元上,中国香港首次参展的奥沙OSAGE艺术机构推出年轻艺术家Lee Kit,他设置了一个香港典型公寓样板房空间,逼仄的空间中卧室、客厅、卫生间和厨房一应俱全。艺术家将公寓空间分割四个部分出售,以每平尺论价,表现了香港房地产价格高企时代市民的生存智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6月13日艺术巴塞尔的重头戏“艺术无极限”开幕式上,巴黎Crousel画廊推出的艺术家阿罗拉(Jennifer Allora)与卡尔扎迪拉( Guillermo Calzadilla)的装置《海边泡沫裹挟的正义天平》,初看还以为是假山石。原来是聚苯乙烯、树脂、聚合泡沫构成的一座白色的、象形的海水泡泡山,老套的政治表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艺术家的建筑装置改变了2011艺术巴塞尔展场周边的社会体制秩序和游戏规则。6路有轨电车必须当街停车。最久负盛名的2路有轨电车的博览会广场车站被迫改动地理位置,挪到另一路口。这种改变艺术场地的社会形态、把社会体制和秩序、习性当作表达工具的艺术家,脱离了以前的艺术介入、干预模式的小心翼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顾振清:2011艺术巴塞尔的博览会广场上,户外雕塑和装置居然一件都没有。现场,只有一个带顶棚敞开式走廊的高大建筑巨构,把博览会广场周边的交通要道全部“罩住”,改变了艺术巴塞尔的地理环境、风水和气场。这个据称是kopfbau的建筑装置,大开大合,吞吐着进出2011艺术巴塞尔的芸芸众生,气势恢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