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亲说玉:元代玉器鉴识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元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在开始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很快得到恢复。元代玉器是在继承宋、辽金玉器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为其带来了勃勃生机。
元代在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地设有官办玉器作坊,有从事玉雕制作的能工巧匠数千人,专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民间玉器作坊也有很大发展,一般以制作装饰性玉器及小件玉器为主。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还有和田黄玉、墨玉、青玉、独山玉以及水晶、玛瑙、琥珀等。
元代玉器在加工工艺上有多层镂雕、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均与阴线刻相结合。多层镂雕技法在元代可谓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在平面上雕出双层图案外,还能在玉料上多层雕琢,起花多可达五、六层,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元代玉器在工艺上较之宋、辽金时期,已渐趋粗犷,不拘小节,雕刻喜欢用深痕阴刻线,线条粗重,使纹饰起凸高,但线纹起止痕明显、线条不匀齐,常有失控的出锋痕迹,显得粗糙。元代也制作了一些仿古玉,在技法上不注重原汁原味,常以伪残和红色或黑色的提油来以假乱真。
元代玉器从器型种类上看,有带板、带钩、带扣、动物形佩饰、花鸟形佩饰、人物形佩饰、螭龙纹佩饰、春水玉、秋山玉等装饰性玉器;还有玉海、瓶、壶、杯、洗、印、押、乐器、挂屏、帽顶、扇柄坠、帐坠、刀柄、梳背、花鸟、瑞兽、人物、佛像等诸多陈设性、观赏性、实用性玉器。总体上看是对唐、宋、辽金玉雕的继承和发展,下面着重介绍几个创新器型:
1. 渎山大玉海(图1) 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现藏北京北海团城中,气势雄浑,神态生动。此器于至元二年(1265)琢成,独山玉质地,玉色青白夹带黑斑点,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围493厘米,膛深55厘米,重约3500公斤,可贮酒30余石,周身饰以浮雕的海龙、海马、 海羊、 海猪、海犀、海蛙、海螺、海鱼、海鹿等13种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
2. 玉元押(图2) 元代的统治阶级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很多不识汉字,不能执笔花押。于是,一种镌刻花写姓名或图符的印章开始流行起来,以供签署公文、告示和私印之用,后世称之为元押。元押一般没有边框,文字以汉文楷书和蒙文多见。玉质的元押官印,一品以上高官经皇帝特赐方可使用,故十分珍贵。
3. 玉帽顶(图3) 元代官民皆戴帽,王公贵族俱载大帽,以玉质帽顶为荣,皇帝则佩戴白玉质的九龙帽顶。玉帽顶形似团状,底部有象鼻穿,上部为透空镂雕的山石、人物、花鸟、春水、秋山以及盘旋的龙纹式样等,也有光素无纹的。
元代玉器纹饰有人物、瑞兽、花鸟、山水等装饰题材,较唐、宋、辽金时期更富于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注重朴实、自然的风格。最值得一提的是镂雕穿花佩饰(图4),花叶之间交错叠压,翻卷自然,主要的部位为穿梭于花间的游龙,造型流畅,和谐、自然,极具立体效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