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博物馆“舞端阳” 老外包粽子体验端午民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将举办端午民俗游园活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外国留学生参加包粽子大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魏文萱和妈妈的粽子大赛“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俗学博士吴丽平为游客们做端午民俗讲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挑选香囊的小游客

文物网讯 6日上午,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五月端午品粽香,竞技保健舞端阳”主题民俗游园活动,数百名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在此渡过了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端午节。

6月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碍北京市民过端午的兴致,北京民俗博物馆内到处可见胸带平安符、臂缠五彩丝线、手拿艾草的游客们。东岳庙的大殿前摆放着数口浸满糯米何红枣的大盆,旁边摆有整齐的粽叶。百名家长和孩子们端坐其间,静等“包粽子大赛”的到来。

在这场包含浓郁端午民俗文化的游园活动上,孩子们将首先聆听一场深入浅出的“北京端午节俗”讲座,紧接着“包粽子大赛”就将热火朝天的开锣。比赛过后,馆方还为广大游客们准备了一系列端午民俗活动,包括“祈福祭祀社供台”展示、“饮酒插艾去秽邪”、“端午诗词荟萃展”、“射柳蹴鞠同竞技”及“宅紫嫣红识百草”竞猜等,许多已经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端午风俗又重现在人们眼前。

来自英国的留学生约翰和来自俄罗斯的斯捷潘还是第一次体验中国的端午节。他们先是在一位慈祥大妈的手把手教授下,手忙脚乱的包了一回北京的红枣粽子,接着斯潘捷仰头饮下一大口菖蒲酒,提弓“上阵”射了一把柳。约翰在记者的镜头下显得非常兴奋,他说:“我来自英国,到北京才3个星期。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度过中国传统节日。刚刚我包了几个粽子,很有意思,北京非常好客。”

来自北京府学小学一年级八班的魏文萱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受邀参加了“包粽子大赛”。她面对镜头还有一些胆怯,但提到“包粽子”就开心起来,并得意的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比赛“作品”。魏文萱的妈妈张蕾说,这样的民俗活动和讲座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以后还会带孩子来参加。

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彩萍说,举办端午民俗游园活动,旨在用通俗易懂并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的魅力,她表示民俗博物馆将在今后的各个传统节日里延续这种展示方式。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