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进京展绝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扬龙“薄施淡彩”作品《清风曲》


  2011年6月4日至10日,为期七天的“薄施淡彩——陈扬龙瓷艺展”将在北京华彬中心二层艺术馆进行。本次展览由赞华艺术之家与陈扬龙陶瓷艺术室共同主办,从事陶瓷工作50多年的陈扬龙大师,将在展示“薄施淡彩”绝技的同时,现场讲解近年来醴陵釉下五彩最新的艺术实践。


  陈扬龙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艺传承人。湖南醴陵釉下彩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一种,它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制的单一彩瓷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从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任何一件完美的釉下五彩瓷,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并蕴含着高度群体智慧之美。


  “薄施淡彩”技法,是在陈扬龙大师退休后,根据历年经验,在传统单线平填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并总结出的技法,即在原来颜料中加大了水的成分,着色时,颜色随水渗进瓷胎,将釉下色料带入更深层的泥坯中,使颜色沉浸在泥坯里,与泥料溶为一体,这样,作品既保持了釉下五彩的传统特色,又加强了水灵通透,清新淡雅的效果,解决了釉下五彩瓷层次感不强的问题,更能体现材质的润、透之美。


  作为传统制瓷工艺中的一种,釉下五彩瓷曾由于战乱原因,生产一度中断了20余年。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进一步研制釉下五彩。1956年,醴陵正式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瓷,醴陵烧制的第一批主席用瓷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的“胜利杯”。以后,醴陵瓷还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联合国大厦以及一些外国政府机构选用并做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醴陵瓷遂有“红色官窑”之称。“薄施淡彩”的出现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本次展览也将为公众走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前沿提供平台。


´,´

  作品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豌豆》


  陈扬龙从豌豆质朴之美中得以启发,极富创造性地运用装饰性构图,将叶子的稚拙与花朵的生动形成对比,把豌豆花之美展现在观者面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兰草图》


  绘有一支兰花,色淡雅别致,诗曰:“时有清香扑鼻端”,愿清香常伴君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荷》


  荷花以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倍受人们赞赏,《何荷》的荷叶一反常态,以下垂的谦和之态与器型完美结合,作品舒展大气,境界高远,在凝神静气的观赏之中也能丰富人们的想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菖兰》


  这件作品是由清华大学杨永善设计造型,以变化的孤线构成柔和而饱满的瓶体,陈扬龙通过釉下彩的装饰与器型完美结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