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再探“南澳一号”

  水下考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既神秘又遥远,目前“南澳一号”第二阶段的水下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次考古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水下考古领域的差距。这次水下考古会有哪些新发现?有什么样的难度?我们的记者这次将以水下记者的身份带您去触摸沉睡在海底近400年的历史。


  2011年4月份,国家水下遗产研究院和广东考古研究所的联合水下考古队对“南澳一号”第二阶段的水下考古工作全面展开。5月22号,记者随水下考古队一同潜入27米深的海底记录了水下考古过程。


  “南澳一号”古沉船位于汕头市南澳岛东南2海里处的海域,2007年,首先由当地渔民在捕鱼作业中无意发现。目前的考古发掘表明,“南澳一号”沉没于明朝晚期,初步判断古沉船长度不小于25米,宽度不小于7米,由于水流冲刷、腐蚀,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隔舱和船舷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


  由于“南澳一号”处于水下27米的深度,水下考古作业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所以每一次考古队员的水下作业不能超过30分钟。而要在黑暗环境中作业,队员们也只能依靠手电照明完成。加上海底水流情况复杂,考古队员不光要具备专业的考古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娴熟的潜水技能。一个小时以后,一批刚刚发掘的瓷器从沉船中被打捞出水,对于考古工作来说,文物出水仅仅是考古工作的开始,由于文物在水下已经隔绝空气近400年,一旦出水,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


  截至目前为止,从南澳一号上发掘的文物已近15000件,而据探查分析,沉船中总共保存的瓷器将不少于3万件。“南澳一号”沉船中所出水的文物种类主要是青花瓷大盘,也有少量碗、钵、杯及金属凝结物,其中青花瓷大盘和带盖青花瓷钵是有代表性的器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属于当时外销瓷中的常见类型。


  除了出水的大量瓷器,沉船本身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保存相对完整的“南澳一号”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样本。近年来,随着国家文物局对水下考古工作不断地加大投入,"碗礁一号"、"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中国古代沉船考古项目接连不断。


  “南澳一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条明代沉船。它对于研究陶瓷贸易有很重要的帮助。是可以填补许多学术上空白的一条沉船。


  这艘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它为什么会完好无损的沉睡在海底?它运载着哪些我们还不知道的宝藏?它是从哪来到哪里去?随着“南澳一号”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些谜团都将一一解开。(雅昌艺术网转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