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布满216个弹孔的红旗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展馆》,有一面不同寻常的红旗格外引人注目,这面红旗长1.12米,宽1米,旗面上弹痕累累,红色已褪为土黄色;在旗的旁边,有一幅照片,照片上硝烟弥漫,志愿军战士正向某高地冲击。这里记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68军某部担任攻坚522.1高地任务时,共产党员、擎旗手张世秀的英雄事迹。
张世秀,湖北宜昌县人,1951年2月入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6连副班长。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志愿军兵分三路发起金城战役。第68军在西集团中担任攻坚522.1高地的任务。张世秀所在6连攻击的目标是522.1高地以东的大无名高地,这里是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第1营的指挥所,阵前布满了雷区、铁丝网、明暗火力点和地堡等,设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战役打响后,先头部队越过金城川的铁路、河流,一直插向攻击目标。担任此次行动尖刀部队第一突击组组长兼红旗手的张世秀,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铁丝网后,他拔出了插在腰上的红旗,一手紧握着冲锋枪,一手高举着红旗继续向主峰冲击,战友们紧随其后。突然,一梭子子弹打过来,敌人山头上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了,火力来势凶猛,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战友们互相掩护着,冲到一道土坎下,眼前立刻形成了一道火力墙。怎么办?时间紧急,容不得多想,张世秀果断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为了胜利,总得有人冲上去。"说完,他带领两名战士向土坎上爬去。由于敌人火力太猛,他刚爬上土坎,就负伤了,两名战士也摔到了坎下。这时,后面的战友集中火力进行掩护,张世秀又跃身向前冲去,一排子弹打来,他再次负伤。
张世秀忍着伤痛把红旗展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红旗插上主峰。他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地匍匐前进,战友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当后续部队快接近他时,山顶上敌人又一个中心火力点向他们射来,同时山梁东西两侧的火力左右夹击。张世秀由于伤重,躲避动作慢了些,又一次负伤昏了过去。
展开的红旗半倒着倚在他的身旁。敌人疯狂的扫射着,旗面上的弹孔越来越多。张世秀被枪声震醒后,却无法站立,双腿已被炸断。他心想就是爬,也要把红旗插上山顶。他毅然抓紧旗杆,两眼直瞪着前方,忍着巨大的疼痛艰难地向前爬去,鲜血透过军衣染红了他爬过的土地。敌人的火力随着红旗的摆动向他射击,6连的战友们趁势从敌人火力间隙冲了上去,经过激战,山顶上终于响起了我军占领主峰的军号声。这时张世秀也以惊人的毅力爬到了山顶,终于将这面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了大无名高地的主峰。望着这面满是弹孔随风飘动的红旗,张世秀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战友们胜利的欢呼声中,他慢慢地合上了双眼,手里却还紧紧地握着旗杆。
张世秀的英雄行为,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战友们。他们以无比顽强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勇敢的战斗着,在占领整个大无名高地后,迅速向纵深进攻,突的猛、插的快、打的狠,将作战地域之内的守敌全部歼灭,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
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张世秀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这面被打了216个弹孔、记载着张世秀和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红旗,被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里,经过岁月的洗礼,红色已褪去,但在我们心里、在千千万万个观众心里,它依然是鲜红鲜红的。
(图片文字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