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记录神枪手李景禄战功的皮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一条普通的腰带,志愿军某部机械连战士李景禄却赋予它一种特殊的功能--记数器。图片中这条钻有几十个小孔的腰带正是李景禄烈士杀敌记数用的"本子",它真实的记录了神枪手李景禄的战功和他冷枪杀敌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何为冷枪杀敌?这还要从抗美援朝战争转入阵地战讲起。1951年6月,志愿军转入防御后,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的形成,阵地战的作战样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对现代化敌人实施阵地作战的方法。其中,在阵地上开展"冷枪冷炮"狙击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冷枪冷炮"即在一线阵地,选择优秀射手,以单枪、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固定阵地或采取游动方式,杀伤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之武器装备。在这期间,冷枪杀敌是志愿军阵地防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是少数狙击兵的活动,而是整个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等射手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狙击战斗活动。这一活动在开展前,敌人白天三五成群在阵地前晒太阳、打扑克、跳舞。这一活动开展后,敌人整天蹲在阵地里提心吊胆不敢露头。1952年5月至8月,仅3个月的时间,志愿军开展冷枪战歼敌约1.36万余人,不仅大量地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还有效地限制了敌人白天在其阵地的活动。当时志愿军阵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冷枪战,冷枪战,冷枪打的敌胆寒。你也打来我也打,今天俩,明天仨,加起来就是一个歼灭战!"

这一作战方法在阵地上广泛展开后,志愿军内涌现出许多冷枪杀敌能手。著名神枪手李景禄就是其中之一。

这条皮带,是烈士李景禄的遗物。他生前在志愿军开展冷枪杀敌活动中,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苦练杀敌本领,在100多天的防御战中,先后消灭敌人71个。为记数方便,李景禄就用腰带当笔记本,每打死一个敌人,他就在这条皮带上面钻一个孔。现在这条皮带上一共有64个孔。他最后消灭的7个敌人还未来得及在皮带上钻孔,就遭敌人炮击而光荣牺牲了。

如今,这条皮带作为一级文物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成为李景禄和无数志愿军战士英雄业绩的历史见证 。

(图片文字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